“法國王子”捨棄了外人眼中“多金”的金融行業,果斷去經營農場,他的農場後來經營得如何?
牛羊放屁要交稅,豬怎麼看?
知名全球連鎖企業為減少包裝汙染問題,找了什麼新法子?
實現碳中和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吃的蔬菜、牛肉,以及各種食物的包裝,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本文講述了3個與食物有關的小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
01
當王子愛上番茄
在法國,有一名叫路易-阿爾貝·德布羅意(Louis-Albert de Broglie)的“王子”,大家更喜歡稱他為“園丁王子”。不過,“園丁王子”不僅僅是他的暱稱,也是實實在在的頭銜。
▲“園丁王子”路易-阿爾貝·德布羅意(Louis-Albert de Broglie)圖片來源於人民網
路易王子的家族最早為義大利裔,王子的頭銜是奧地利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授予家族的。路易的姓氏在法國曆史悠久,家喻戶曉,他們家族還有一個由路易十五授予的法國公爵頭銜。“王子”的頭銜從羅馬帝國世襲下來,世代相傳,並非來自法國王室。但因為路易有“王子”的稱號,加上後來因為醉心於研究農產品,“園丁王子”的稱呼就此逐漸傳開了。
30年前,當行經法國Touraine時,路易被當地一座城堡內種植的果蔬所吸引。其中就包括番茄。玫紅色、黑色、白色……形態各異、顏色繁多、口感多樣的番茄引起了路易的注意。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於番茄的瞭解是那麼少。自此以後,番茄就成為了路易心中的牽掛。
1992年,結束了多年的銀行工作,路易選擇埋頭進番茄的王國。他買下法國都蘭地區的一座城堡,將之改造為番茄種植試驗場,開始轉行進入到多樣化農場的探索中。
但路易關注的僅僅是番茄嗎?當然不是,他關注的是番茄品種日趨單一背後的生物多樣性問題。透過番茄園,推動可持續的理念,讓更多人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才是真正的動因。
當時,他邀請來了農業工程師進行樸門永續農業(permaculture)實驗,希望探索出一條集合經濟、生物多樣、可持續的種植路子。
1995年至1996年,路易從一本收納了近萬種番茄品種的專業書中,擇取了300多種開始在自己的農場培育。當聽說王子不做金融開始種番茄後,很多人還跑到路易的菜園一探究竟,還有人想給這些番茄申請專利,壟斷種植。
就這樣,年復一年,因為農場裡的番茄銷量質量俱佳,路易王子的農場逐漸聲名遠揚,法國政府也看到了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理念的可行性。路易王子的種植園後來還升級成為了法國國家番茄研究所。
幾年前,路易還來了中國,在第二屆Belong論壇上海分會場講述自己與番茄的奇緣。在發言中,他說,“永恆農場”的概念是一種富有彈性的生態系統理念,將永恆農業應用到農作物領域,意味著保證耕種的同時,需要儘可能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企業可以視自身為一個彈性的生態系統,顧及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後來,藉著“園丁王子”的生動形象,路易乾脆創辦了一個叫“園丁王子”的品牌。
除了自己農莊的研發,路易還考慮到了大城市的人們。比如像巴黎這樣的城市,一些人願意為可持續的生活而買單,路易就想,推行大城市周邊週末種植可行嗎?路易王子便與一批農學家門推廣“微型農場計劃”:利用生態、自然的資源,更有序的技術,來種植當地的食物。農學家門會給予微農場指導。
02
牛羊放屁 牧場主得交稅
紐西蘭在許久以前就出臺了一項政策,規定紐西蘭的牧場主們每年必需為牛羊排放的氣體支付相當數量的金額,以協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另外,鹿和山羊也在追稅之列。
豬和其他家禽排放的氣體相對而言微不足道,躲過了稅收。
無獨有偶,愛爾蘭和丹麥與其他歐盟國家一起,早前開始對奶牛長期徵稅。
提到二氧化碳排放,人們更多想到的是工業、森林,但其實飼養業對全球氣候變暖也有著很大影響。
對畜牧排放的氣體徵稅,是因為這些廢氣主要是甲烷(CH₄)。我國著名的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牛、羊等反芻動物在消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氣,主要是甲烷,透過打嗝、放屁的方式排放到空氣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汙染。
此外,牛的排洩物也能產生出100多種汙染氣體。全球10.5億頭牛排放的廢氣,甚至超過了汽車、飛機等人類其他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美國猶他州大學的肯·奧爾森研究也表明:甲烷最初從牛的瘤胃分泌出來進入迴圈系統,一部分透過打嗝排出體外成為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其加溫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0倍。全球10.5億頭牛排放的甲烷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8%,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3。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奶牛等畜牧業的"副產品"約佔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的18%。
據新聞報道,為了減少空氣汙染,美國加州政府制定法規,要求養牛業者引進新技術保證牛打嗝和放屁不汙染環境;英國科學家已為牛設計出環保餐單,以減少牛群打嗝放屁時排放的甲烷含量;不少農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如何減少牛羊放屁……
除了排放氣體,牲畜的糞便造成水汙染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另外,抗生素的使用也是現在養殖業中的一個困境。牲畜會生病,目前想到的方法就是吃抗生素,而遺留在肉食上的抗生素最終就會沿著食物鏈回到人身上。
03
可口可樂:讓包裝說話
最後,來說說包裝問題。
為了減少包裝對環境的影響,不少跨國公司在這一領域投入了不少資金、精力進行探索。如沃爾瑪、麥當勞、可口可樂等。
不久前,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陸續推出了全新包裝的產品。可口可樂首次在瓶身融入了“回收我”可持續包裝標誌,以直白對話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在飲用後把“我”——飲料瓶進行回收,共同參與到可口可樂公司“天下無廢”全球可持續包裝願景行動中來。
與中國市場同步,帶有可持續包裝標誌的新包裝可口可樂產品也已在全球市場,包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陸續上市。可口可樂公司希望透過產品包裝這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媒介,進一步傳達飲料瓶迴圈再生的倡議。這也是可口可樂公司在履行其“天下無廢”可持續包裝戰略過程中的一次全球實踐。
在2018年,可口可樂公司釋出了“天下無廢”全球可持續包裝願景。承諾到2025年,可口可樂系統在全球範圍使用100%可回收的包裝;到2030年,實現公司銷售產品所使用包裝的等量回收和再利用,同時在全球的產品包裝中使用50%以上回收材料。
2019年,可口可樂中國攜手社群街道、國際設計師、材料合作伙伴及各界力量,共同開發了“回收我,回頭見”迴圈再生主題公眾宣傳展。同時,在可口可樂中國和社群街道的協作下,上海五里橋街道及長壽路街道的居民踴躍參與了每月一次的回收飲料瓶兌換飲品的活動。這些在社群回收的飲料瓶將進入指定的回收和加工機構,再次獲得新生,成為設計精巧的再生PET公共設施,如遮陽傘,再次回到社群服務於居民,實現了飲料瓶在社群的迴圈閉環。
對於此次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新包裝,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膠迴圈利用分會(CPRRA)技術副會長汪軍博士表示:“再生PET是一種兼具經濟價值和環保意義的材料。得益於國內運作良好的回收體系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再生PET材料已廣泛運用於服裝家紡等行業,進一步實現了PET材料的內部價值。飲料瓶的迴圈再生需要全產業鏈全社會多方的協同,包括生產商、消費者、回收企業等的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可口可樂的‘回收我’標誌是一項鼓勵消費者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舉措,為建設塑膠閉環將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
公益人孫海燕: 食物與生態息息相關
▲孫海燕 商業生態聯合創始人(受訪者供圖)
提到碳排放,人們更多想到的是能源,但食物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與生態息息相關。要實現碳中和,也要看我們吃什麼,怎麼吃。
但真正種植出好的食物是很不容易的,生物多樣性的種植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因為經濟、時間、成本等因素,我們的食物日漸趨於單一,如今的蔬菜長得差不多都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享受美好食物的權利,但保證食物營養的前提下,可以探討如何減少碳排放,食物產業鏈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會提倡“一人食”,那麼餐廳就可以考慮到底怎麼設計自己的餐單,而不造成大量浪費。當然,政府的推動是非常關鍵的。其實,我們的農業很大程度是被低估的,只是大多數人因為薪資、價值因素,更願意去工廠、技術行業工作。
對於包裝問題,若能只用一層包裝,這樣也能很大減少包裝浪費。包裝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包裝的不可持續。資料表明,50%包裝是一次性使用的,很大部分都被廢棄了。
另外,判斷食物到期與食物是否腐爛,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臨期食品就會被浪費掉,這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不公平。有些人浪費食物,有些地方卻很缺食物。大城市也有很多吃不飽飯的,有一些孩童、老人就是得不到食物。
▲一家超市在售賣臨期特賣商品。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近,臨期食品的小店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這是值得鼓勵的。上海綠洲食物銀行作為提供臨期食物的商家與需要食物的人之間的橋樑,即避免了可食用食物的浪費,也讓需要的食物的人得到了需要的東西。
作者:雷爾佳佳
(以上部分故事來自孫海燕的分享)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