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老夫2021-11-02 15:00
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
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體現,弘揚的是主旋律內涵。
而近期央視播出的電視劇《紅旗渠》,已播出了20多集。從播出的20多集來看,有諸多細節,嚴重影響了藝術水平,說它是一部平庸劇也不為過。
一是水生、大海、桑紅家裡,居然能看到電燈。我出生於平原農村,上世紀70年代我們農村還都使用煤油燈呢,電視劇中反映的1959年河南太行山的山村有電燈。真讓人驚到了大牙。
二是劇中大海的父親喝茶使用了紫砂壺。在那個年代,農村人使用的是水瓢、大碗,條件好的是瓷缸喝水。而使用紫砂壺,可能嗎?
三是劇中演員的服裝不符合那個年代。比如我們都能從歷史資料音像照片中看到當時的服裝與劇中演員服裝差別很大的,嚴重影響了電視劇的真實性。我認為電視劇《紅旗渠的故事》更貼合實際,更真實一些。
四是劇中桑紅、水蓮等人面板白淨、衣服整潔。這是那個年代嚴重缺水的太行山裡人能做到的嗎?
五是劇中的情節嚴重不合理。比如劇情開始時,上下疙瘩村,為掙水,居然是在老鷹嘴下接岩石滴水的場面,如果僅僅是這岩石滴水,上下疙瘩村那麼多人,能生存嗎?這方面,《紅旗渠的故事》是為爭奪一眼深井的水,就比較令人信服。再比如,在那個年代,組織民工修渠,應該是以公社、大隊、生產隊為基本單位的,而本劇卻撇開了這些基層組織,直接以上下疙瘩村的水生、大海為代表的青年,演繹了一幕幕……
六是出征或作業場面單薄。當時林捷書記說,林縣出動了幾萬民工修渠,那出征場面應該是綿延宏達的,壯觀的隊伍,而劇中展現的僅僅是水生、大海為代表的上百人的場面,比如開山掘渠放炮場面,在半山中作業,場面也應該是很壯觀的。若是限於當前環保或場地的原因,難道不可以通過後期特效製作或使用歷史音像畫面,來展現那種場面嗎?
七是演員演繹的不到位,給人感覺很假。比如劇中的林捷、童昆、餘副書記、水生、大海、水蓮、桑紅等人,表現真的很一般,總覺得浮於表面,沒把人物演活。這跟吳京安領銜主演的《紅旗渠的故事》真的差距很大。
八是這部鴻篇鉅作,已播出了20多集,竟然沒有貫徹全劇的主題音樂,更沒有看到主題歌,讓人很惋惜。
偉大的紅旗渠精神,值得大力宣揚,一部很正能量、主旋律的電視劇,被演繹地很平庸,真是浪費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