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大本營》突然停播,再到放出大改的訊息,都一直被關注。
除了這個節目如何改,改成什麼樣被關注之外,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更是被關注。
這個節目的五個主持人,就像他們說的,他們的青春都是在這個節目中度過的。
但是現在他們已不在年輕,有伴侶,有孩子。他們有了自己的責任,有了自己的負擔。
同時,時代推陳出新,人們觀點也不斷髮生變化,科技發展也突飛猛進。
對於這次改動,五位主持人何去何從,在這個未確定的階段,很多觀眾其實很有共鳴,像是等著自己何去何留一樣。
前段時間謝娜三個月產假復出,就有人流傳這個節目要加入新人,這個像不像電視劇,有共鳴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你。
到了中年,家庭要照顧,公司難免被年輕一代碾壓。
家庭負擔不可推卸,社會新鮮事物層出不窮,根本跟不上步伐,但是公司要發展,節目要以時具進,中年的自己,還適應得了嗎?
一時間從哪個無所不能的青年進入到了人生下坡的中年,焦慮、氣餒、無助、迷茫,渾身散發出無用的感覺。
在職場,自己看得上的,別人看不上自己,看得上自己的,自己完全不想接受。
但這預期幸福感低於目前幸福感,達到了人生的低谷,從樂觀轉向悲觀的感覺無法控制。
懷疑人生,是不是就沒有其他辦法,只能讓他就這樣像踩不住的剎車,一直走下坡路嗎?
喬納森.勞赫的研究給予我們一絲希望,他認為:50歲以後,我們會越活越幸福。
他發現:幸福成“U形”線,辛福的低谷在45-55歲之間。
對此,他給出了我們三個面對中年危機,獲得更多幸福感的建議:
第一條是“正常化”
世事無常,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
通常人們會覺得,自己的發展呈線性,但是事實上生命無常,很多事物無法控制,我們只能把握現在。
還有人們通常會認為付出就會有收穫這種樸素的觀點。
但其實,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無法掌控未來。
所以,在遭遇痛苦時,不要陷入求而不得和“為什麼是我”的痛苦中,理智的接受生活拋給我們的命題,接受它,在限制範圍內活得好一點。
第二條,是降低期望
年輕時,覺得可以征服世界,到了中年,一時間沒法接受自己下滑的身體。
到了老年,衰老了,又會慶幸自己還有力氣逛公園。
可見,影響自己幸福感的不是客觀的身體機能,而是主觀上的期望。
所以,我們節制期望,就有可能活出“超預期”的的水平。
我們可以給未來設想3個檔次:最差的情況;
最可能實現的情況;
最好的情況。
這樣,我們提前做好最差的情況的準備,那麼結果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是辛運的。
第三條,加強社交關係
喬納森認為,幸福感不是物質性的,而是社會性的,幸福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聯絡。
他甚至認為,有更多朋友比健康重要。
朋友能傾聽你的情緒,也能幫助你度過難關。沒有意外,他不會輕易離開你。
朋友是快樂的分享者,是痛苦的分擔者。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和朋友交流,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點點啟發,如果認為方法有效,可以分享給給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