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濟南軍區各個軍的故事,例如54軍、20軍、67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26軍。不得不說,26軍是一支歷史悠久的光榮部隊,與27軍、20軍、23軍等部隊,屬於兄弟部隊。從50年代開始,26軍就長期駐守在山東省,隸屬於濟南軍區。1998年,原本駐紮在煙臺市的26軍,調往了濰坊市。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26軍的光榮歷史。截至解放戰爭的末期,解放軍4大野戰軍和華北野戰部隊,總計下轄55個縱隊。進入1949年以後,在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55個縱隊加上其他的部隊,總計改編為67個軍。一個問題出現了,解放軍各個軍的番號,從第1軍一直到第70軍,為何有67個軍呢?
因為在各個軍的番號中,有3個番號並沒有使用。因此,出現了總計67個軍、番號排到了70軍的情況。26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的第8縱隊,首任縱隊司令員為王建安上將。在解放戰爭中,華野8縱先後參加了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沂源阻擊戰等諸多戰役。1948年2月,在睢縣阻擊戰中,華野8縱官兵們浴血奮戰,擊退了敵軍5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
隨後,華野8縱先後參加洛陽戰役、許昌奔襲戰、開封攻堅戰、濟南戰役。在開封戰役中,華野8縱取得了解放戰爭中攻克關內省會城市的先例。歷經幾年戰爭的磨礪,華野8縱已經成為了華東野戰軍各個縱隊中,攻堅能力最強的6個縱隊之一。
在淮海戰役中,華野8縱先後參加了碾莊攻堅戰、陳官莊攻堅戰,堪稱是戰功赫赫。1949年初春,隨著解放軍部隊正規化歷程的開始,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26軍,張仁初將軍擔任了首任軍長。改編以後,26軍繼續南下,先後參與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在上海戰役中,26軍率先攻克嘉定、江灣等地,屬於開路先鋒部隊。
在整個解放戰爭中,26軍先後湧現了9個英雄連隊,數十個模範排,百餘個模範班,1.5萬名功臣,1500名模範,252名英雄。其中一級英雄14名,二級英雄23名,三級英雄202名。例如“白老虎連”“攻如猛虎連”“登城尖刀連”“攻堅模範連”“衝山阻擊營”等光榮部隊。
在大規模的戰爭結束以後,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發展經濟、恢復生產的階段。當時,26軍駐紮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從實際任務來說,26軍一方面進行沿海警戒任務,另一方面積極幫助上海各地恢復生產,重修道路、橋樑等等。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26軍和20軍等幾個兄弟部隊一起,開赴朝鮮。
在朝鮮戰場上,26軍先後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役和金化、鐵原防禦戰。在第4次戰役中,26軍在抱川、漣川一線,採用運動防禦的戰法,激戰三十八晝夜,殲滅敵軍1萬餘人,並創造了步兵班擊毀美軍11輛坦克的紀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6軍總計殲敵3.8萬餘人,在參戰的各個軍中排名第5位。湧現出了王兆才、王德明、劉慶亮、葉君、林範洪、陳德忠等一系列戰鬥英雄和英雄集體。
1952年6月,26軍撤回國內。不過沒有返回東南地區,而是部署到了山東省煙臺市等地,先後隸屬於華東軍區、濟南軍區。說到軍區,我們就必須聊聊我國的軍區變化。因為了解各個軍區的變化以後,對於各個軍的調動會更加直觀。在建國初期,我國設立了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從6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來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的6個地方局。
例如西北局、東北局等等,管轄範圍基本上是重合的。進入50年代中期,解放軍各個部隊進入了正規化建設的工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來6個軍區的劃分,從各個方面來說並不合適。因此,1955年,6大軍區被撤銷。同一年,設立了12個軍區。鑑於實際需要,1956年,又設立了福州軍區。
截至這個時候,我國13個軍區的區劃形成,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福州軍區。每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並不大,大體上兩三個省。例如濟南軍區管轄了山東省(起初只有1個省),武漢軍區管理了河南省、湖北省等地。
13個軍區中,每個軍區的任務和目標方向不同,各個軍區駐紮的部隊數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對方目標有可能在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尤其是渤海灣地區,更是重中之重。因此,1955年,瀋陽軍區39軍等幾個軍,在遼東半島進行了大規模反登陸演習。其實,濟南軍區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作為北方沿海省份,山東省連線了華北和東南地區。
山東省與遼寧省隔海對望,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共同拱衛了渤海灣。瀋陽軍隊在遼東半島駐紮了相當一部分精銳,濟南軍區的情況非常接近,在膠東半島駐紮了67軍、26軍等部隊。其中,67軍駐紮在青島市,26軍駐紮在煙臺市。煙臺市屬於山東省的重要港口城市,扼守了渤海灣出海口的咽喉,與大連市對望,地理位置很重要。
26軍駐紮在煙臺市,既能夠拱衛煙臺市的安全,同時進行反登陸作戰。從50年代到90年代,26軍長期駐守膠東半島。不過,到了60年代末期,我國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69年之後,我國北方的防禦壓力明顯增加。北方目標陸陸續續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號稱“屯兵百萬。”各個部隊的突擊能力和整體實力都很強,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北方各個軍區的壓力明顯很大。
當時,北方目標的太平洋艦隊,具備在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兩棲登陸的可能性。因此,濟南軍區、南京軍區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反登陸演習。1970年,67軍調往了淄博市以後,26軍基本上全面負責了膠東半島的防禦任務。當時,26軍官兵們可以說是枕戈待旦。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鑑於當時的實際需要。1985年,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決定,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進行了全面調整。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武漢軍區被撤銷以後,湖北省劃入了廣州軍區管理,河南省劃入了濟南軍區管理。為何是11個軍區呢?因為在60年代後期,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已經被撤銷,降級為副軍區級。
與此同時,當時35個軍中,有11個軍被撤銷。總計裁撤了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在這一輪裁軍中,26軍改編為第26集團軍。隨著20軍、54軍等王牌部隊的劃入,濟南軍區的整體力量大大提高。隨著武漢軍區被撤銷,濟南軍區的實際任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80年代中後期開始,濟南軍區成為了戰略預備隊。
例如在1987年,面對南亞目標的時候,濟南軍區下轄的第54集團軍迅速集結、遠端機動、奔赴西南,增援成都軍區。在1998年,出於科技強軍發展的需要,我國曾經裁軍50萬人。在這一輪裁軍中,67集團軍被撤銷,部分部隊劃入了26軍管理。此時,26軍從煙臺市,調往了濰坊市,仍然隸屬於濟南軍區。
那麼,26軍為何調往了濰坊市呢?首先,90年代末期以來,沒有任何潛在目標敢對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兩棲登陸,它們也沒有這個能力和膽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6軍沒有必要部署在最前沿。第二,濰坊市位於山東省的中部,交通非常便利,鐵路、公路四通八達。26軍駐紮在濰坊市,能夠同時向東、南、西、北各個方面調動。
如果其他軍區有實際需要,26軍還能夠依託鐵路、公路優勢,遠端支援。67軍被撤銷以後,26軍基本上負責了整個山東各地的防禦任務。駐紮在中部的濰坊市,既能夠兼顧省會濟南市,同時也能兼顧港口城市青島市,堪稱海陸兼備。當然,作者和大家聊得僅僅是歷史。畢竟21世紀之後,各個軍的變化和調整很大,這就不屬於歷史了。
此處,向所有的老兵們致敬。關於我國各個軍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