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畢陸名
金融圈發生了一件悲痛的事——知名基金經理華夏基金蔡向陽,已經不幸逝世。
有媒體報道,華夏基金公司高階管理人員、投委會成員、基金經理蔡向陽,於202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1歲。根據公告,蔡向陽為中國農業大學金融學碩士,2007年10月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投資經理、投資研究部行政負責人,2014年5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先後負責華夏回報、華夏回報二號、華夏穩盛、華夏常陽等多隻基金和產品的投資管理工作。
同時,華夏基金也釋出了“特別公告”確認了這一訊息。“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對蔡向陽先生多年來為公司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致以誠摯感謝,並向蔡向陽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慰問。”
據券商中國訊息,“蔡總很年輕,心好痛啊!”有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對不惑之年辭世的蔡向陽,全公司乃至全行業扼腕痛惜,深表哀切。
在管規模超470億,累計創造超250億元收益
公開履歷資訊顯示,蔡向陽,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金融學碩士。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先後擔任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等。
2007年10月,他加入華夏基金,曾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投資經理、投資研究部行政負責人,2014年5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先後參與華夏回報、華夏回報二號、華夏紅利、華夏穩盛等基金的投資管理工作,累計服務超600萬投資人。
據中國基金報訊息,知情人士表示,蔡向陽先生在華夏基金工作的14年間,熱愛投資事業,投資能力出色,蔡向陽工作之負責,能力之突出,皆有目共睹。作為公司高階管理人員,他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充滿熱情,不斷提升自己的投資框架和能力邊際,參與並推動了華夏基金投研體系的完善和提升。
蔡向陽先生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業界和投資人的肯定。公開資料顯示,他曾經6次榮獲明星基金、金牛基金、金基金等獎項,基金管理規模超470億元,所管理基金累計為持有人分紅超142億元,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其管理的基金累計為持有人創造超250億元收益。蔡向陽看重投資人的每一份信任和託付,為投資人創造了可觀的長期收益。
蔡向陽管理的華夏回報基金,是華夏基金的旗艦型產品,自2014年5月28日接任,他延續了穩健投資的思路,任職7年多總回報達到167.07%,年化回報為14.12%,延續了該只基金成立18年16倍的輝煌。
截至11月1日,該只基金成立18年來累計淨值增長率超過16倍,年化平均回報超17%,累計分紅111次,為投資人分紅超過169.5億元。
資料顯示,蔡向陽管理的基金中,今年新發行的基金回撤最高達19%,管理一年以上的基金全部盈利,最高達到了164%。不過,在今年網際網路主題遇冷的情況下,蔡向陽管理的基金盈利情況也不理想。兩隻管理七年的基金名次跌出同類排名前一百,另外9只基金在同類排名中較靠後。
“心若向陽,必生溫暖。”據知情人士瞭解,生活中,蔡向陽熱愛籃球和閱讀。在球場上一直和大家並肩作戰,一起揮灑汗水和歡呼勝利,亦不吝和同事分享讀書心得,給年輕同事悉心指導,幫助後輩成長。
“稍微鬆懈點就會被淘汰”,高壓下從業年限就三四年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百億基金經理,乃至千億體量規模的基金經理不斷擴容。隨著管理規模的擴大,基金經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媒體和社會公眾應該去關愛基金經理的心理健康。
根據wind統計,基金經理的平均從業年限只有3.15年,好點的公司平均年限在4年左右,差點的還不到半年。眾所周知,基金行業的考核很嚴,每年都會有末位排名,因此競爭壓力比較大,每年春節前後都是基金行業離職高峰期。
絕大多數傳統產業裡,四五十歲的人才剛剛算得上中流砥柱;而在證券基金行業,三十歲正當年,四十歲的老研究員已經很少見了。無論承認與否,每個基金經理都心知肚明,看不見的時間之鞭在背後不停抽打,只要有一點鬆懈,就意味著接下來你可能第一個被淘汰。
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高、頻繁出差等時常伴隨基金從業人員左右。
2018年11月,一位長信基金地產研究員猝然去世,年僅37歲。2018年7月,招商證券總監楊曄突然發病去世。2018年5月,網信證券上海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陳錦旗在公司加班期間猝死,年僅45歲。
據齊魯晚報報道,一基金公司經理鄧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每次基金圈裡出現同行猝死的新聞時,我都會提醒自己要注意身體,早點下班,但是過不久又會忙著去加班,畢竟業績不會等我。”
“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少了一些去外省出差的調研。如果按照往常的節奏,一年裡有半年的時間是處於‘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路上’這種狀態。”私募基金經理趙茹說,基金經理一方面要對自己看好的行業和公司進行實地調研;一方面還要配合銷售端的各地路演,很難有自己的個人時間,戀愛成家的年齡也要晚於社會平均水平。
在外人面前,基金經理風光無限,然而私下面對漲跌互現的螢幕,焦慮、彷徨的情感會在一天的時間裡輪流上演,時間一長,對個人心理是個很大的考驗,不少基金經理都難以擺脫抑鬱狀態。
趙茹從公募基金跳到私募基金後,曾一度因為壓力大產生了持續失眠症狀。“一到睡覺的時候,就想著工作上的事。但真正工作時,卻又進入不了狀態。”趙茹便去醫院做了診斷,不出意外是抑鬱症,好在當時還是輕微症狀,經過治療很快就康復了。
總體來說,基金經理是一個可以創造奇蹟的崗位。憑藉個人的資質和努力,加上好的年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滿足普通階層對財富自由的渴求。但另一方面,浮躁的客戶期待、嚴厲的業績考核、超常的工作壓力等因素也像懸在頭頂的利劍,讓人無從閃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基金報、齊魯晚報、券商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