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顯示,近50%的盆腔及腹腔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但放療常可導致正常腸道組織物理性損傷,引發許多併發症,其中以放射性腸炎最為典型,這一併發症的出現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還會影響抗癌效果。
近期來診的患者中,就有放射治療後出現放射性腸炎的患者。
64歲的陳女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大半輩子省吃儉用供兩個兒子上了大學,最近幾年,兩個兒子畢業後經過一番打拼,生活也有了起色。
或許是省吃儉用慣了,陳女士一直以來身體上有什麼小毛病都喜歡忍著,或者到小鎮上的診所開點藥。去年1月初,陳女士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一直到去年5月,症狀依然沒有改善,最後才同意和兒子一起到大醫院檢查。
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結果提示宮頸癌ⅢB期。隨後主治醫生根據陳女士的病情制定了放射治療方案。
在進行多次的綜合放射治療後的1個月,陳女士出現腹脹食少、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多為粘液樣便,肛門墜痛。自行服用整腸生、思密達1個月,未見症狀緩解,於是前來尋求中醫的幫助。
來診時,可見其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胖嫩,苔厚膩,脈緩弱。查血常規顯示肝腎功能正常;大便潛血試驗陽性,直腸鏡檢查見直腸黏膜糜爛改變,粘膜可見表淺小片狀潰瘍,並有散在膿苔樣物附著。西醫診斷為放射性直腸炎。
根據陳女士的症狀表現、舌脈診等,中醫治以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處方:黃芪、當歸、升麻、柴胡等,14劑,日1劑,加水濃煎200ml,分2次用。
經二診、三診治療後,上述症狀明顯緩解,大便潛血試驗陰性,直腸黏膜光滑恢復正常。
放療後出現腹痛腹瀉,警惕放療併發症!
事實上,陳女士的情況並非孤例,由於放療與化療一樣,都是依靠破壞快速增長的細胞來防止癌細胞的增長,但是同時也破壞了機體中增長最快的一些正常細胞,特別是腸道黏膜細胞。
因此,放療後,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臨床上,放療併發症放射性腸炎可因具體放射部位和放射劑量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急性放射性小腸炎以噁心、嘔吐、痙攣性腹痛及腹瀉為主,偶有出血。除此之外,乙狀結腸最容易受損傷,可出現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血便等症狀。
肛門黏膜及肛門周圍面板對放射敏感,容易發生區域性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肛門墜脹、黏液便、血便及肛周面板損害等症狀。輕度腸炎患者可較快緩解,重度腸炎症狀可以持續很長時間,常伴有慢性出血,並可能發展成直腸狹窄或形成梗阻。
樂啟生的敖傑男教授(中西醫結合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指出,該症一旦出現,應及時予以干預治療,否則很容易發展成慢性,加大治療難度。而本病病位雖在腸道,但是放射熱邪卻損害全身正氣,耗傷氣血,脾、胃、肝、腎等臟腑皆可受到損害。因此辨證治療應抓住“熱毒傷脾”的基本病機,治療以“清熱”與“補脾”最為關鍵。
敖教授認為,放射性腸炎腹瀉與化療相關腹瀉,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放射性腸炎腹的“熱”象十分顯著,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血便等症,特別是放射性直腸炎,表現為肛門黏膜及肛門周圍面板區域性滲出、糜爛、裡急後重、肛門墜脹、黏液便、血便及繼發感染。所以清熱解毒是治療的關鍵所在,再依辨證配合運用利溼、止血、養陰、固澀、斂瘡等法,達到減輕放射熱毒的目的。
另外,放射熱毒病邪直接灼傷腸腑,損傷脾胃之氣,所以扶正以補脾益腸為治療重點,期望能逐漸恢復正常的腸道功能。脾健,元氣內充,清陽得升,正能勝邪,伏邪積垢得除,則病自愈。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信心和希望!有需要了解更多中醫藥抗癌的朋友也可透過點選我頭像進行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