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舊州老街
舊州古鎮,坐落於安順市邢江河畔,元朝時,這裡是“安順州”州府所在地,明成化年間,州府遷往安順城,曾經的舊址便被人們稱為了“舊州”。
舊州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人文風韻,600多年來,漢、苗等民族在這裡和諧相處,多元文化在這裡融會貫通,世代生活在古鎮上的人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也讓來到這裡的人可以回味過去的時光,找到久違的鄉愁。
舊州古鎮的石頭房牆 王朝偉 攝
沿著石板路,漫步其間,小鎮依然保留著古樸的風貌。石頭的街道、石頭的蓋瓦、石頭的房牆......舊州的先人們用就地取材的石料搭建起了一座牢固的屯堡,在數百年的時光中巍然屹立。這裡的古街古巷縱橫交錯,150餘棟古建築鱗次櫛比,卻又緊密靠在一起。老街上,忙碌往來的女子們依然身穿明朝的“漢陽裝”,為這座黔中小鎮增添了一抹江南水鄉的風情。
穿著“漢陽服”的婦女們
“古老又純粹”大概是舊州給人們的第一感覺,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寫上了歲月的符號,“舊”是小鎮的氣質,同時也給人們傳遞出安定簡約的生活訊號。正是因為這“舊而不舊”的風格,讓許多人慕名而來一探屯堡韻味,也讓走出家鄉的遊子和走到舊州的客人駐足留下,為小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現在的舊州,時間、歷史不再是簡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直線性前進,而是糅雜一處,被消融後又具備了新的形狀。
為了完善鄉村旅遊服務,小鎮的街道上開設了很多商鋪,為小鎮的白天夜晚增添了熱鬧氣息和煙火氣。貓咖、民謠小酒館、DIY手工藝體驗店、各具特色的民宿......這些具有“現代氣息”的商店點綴其中,與小鎮的建築風格相融,自成一派卻又相得益彰,讓這裡的“古早味”更濃了。
街上的貓咖
葉子菊在舊州古鎮經營著一家名為“小河邊上”的民宿,融合了舊州文化元素的裝飾風格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打卡。葉子菊是舊州人,之前在外創業,但回家一直是她的想法。2019年,她投資80萬元打造了以休閒度假為主題的“小河邊上”,沒想到經營十分成功,平均入住率能達到60%以上。“回家,是許多遊子的想法。在家鄉經營一家小店,平淡過日子,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的民宿想要傳達的經營理念。”葉子菊說,“越來越有活力的舊州給了我這樣的機會,我也希望能為推廣家鄉出一份力。”
饒家老房廚房 王朝偉 攝
和葉子菊一樣,孫祖芸也是返鄉創業的一員。過去,孫祖芸一家人在外打工,看著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便有了回家的想法。一家人返鄉後正好趕上老家發展鄉村旅遊,孫祖芸便將自家擁有300多年曆史的老宅改造成私房菜館——“饒家老房廚房”,深受客人喜愛。“現在我們店已經開了9年了,特色就是舊州家常菜,生意還是很不錯的,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30—40桌客人,按照一桌200—300元計算,有時候一天收入近萬元。”孫祖芸說。
南來北往的遊客成就了舊州古鎮旅遊發展的蓬勃之勢,蒸蒸日上的旅遊產業為更多像葉子菊、孫祖芸這樣回鄉創業的人實現了夢想,打開了另外一種新的生活方式。2021年上半年,有191.5萬人走進舊州古鎮,旅遊收入達9575萬元。
老房改造的舊州客棧
“熱鬧”這一現象或許總是和商業化息息相關,但在舊州,商業化的氣息並不會抹去小鎮原有的“本味”和純粹。無論是服飾、飲食還是傳統的生活方式,數百年前的江南風物透過一代代人的傳承被定格下來,成為舊州古鎮最具有標識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在新時代環境的催生下誕生出新意,讓舊州的“古典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秋樾
文字編輯/彭芳蓉
視覺編輯/向秋樾
編審/李纓
來源: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