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愛我們大秦嶺的人,沒有看過春天草甸上的杜鵑,眺望過夏天山巔的雲海,迷醉過秋天山樑上的紅葉,觸控過冬天山溝裡的冰瀑,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現在秋季賞紅葉正當時,上週我們剛賞過圭峰山的紅葉山嵐,這周就去了團標峪,一次完美的“Q”形穿越,讓我們再次被我們的大秦嶺所震撼。
周至古有“九口十八峪”之稱,“九口”是指較大的峪口,是山區通往平原地區的主要交通要道。還有一些較小的峪口也有9條,總稱“九口十八峪”。 周至縣有一句民間諺語:“從周至到戶縣,七十二道腳不幹。”說的就是周戶一帶的峪口水量充沛。
團標峪與黃池峪、就峪相鄰,此地的山脈走勢好比一把開啟的摺扇:南端最高處就是“一水落三溝,一眼觀三峪”的扇把,從扇把向山外三個方向流出,成為三條河流:從扇把西偏北方向的山溝是黃池溝,出山之後稱黃池河;從扇把向東偏北方向的是就峪溝,出山之後稱就峪河;從扇把向著正北方向而來的是團標峪,出山之後稱團標河。
峪內有定空寺,人稱“十二天門”。定空寺始建於隋末唐初,依山就勢,有“十二天門”之稱。這裡土層比較厚,常有饑民逃荒避難到此,所以又稱逃荒溝,這個名字不雅,又因這裡春有桃花,所以諧音雅化為“桃花山”。每道天門,按逃難者所在的村社歸屬,每社(數村)管理一廟,四時祭祀,香火永繼。每年農曆六月初十為公祭之日,四縣八鄉五村六社皆來朝山拜祭。
至於團標峪的名字,是到清代乾隆年間,團丁們在此溝內捕獲一大彪蟲,故此又改名團標峪。
導航團標村,距離環山路1公里,我多年前去過的記憶早已灰飛煙滅。這個“Q”形穿越是很經典的一條穿越路線。到山底下的一天門停車,一路過了二天門、三天門,順著峪口繼續上了西梁,一直到十二天門。然後都在樑上行走,不用再下溝道,一個環形之後就到了東樑上,最美的紅葉就在東梁(形似馬蹄,又叫馬蹄梁)。
從東梁下來,就到了三天門,一路原返。當然如果只想看紅葉,反向上山,過了三天門就左行上東梁,欣賞完紅葉或者反向穿越,或者原路返回,也是可以的。
當地流傳的《登山12天門歌》:“頭天門一夫當關,二天門頭低腰彎,三天門提心吊膽,四天門心稍放寬,五天門暫且舒緩,六天門謝地謝天,七天門臥薪嚐膽,八天門苦種桑田,九天門數星望月,十天門望天拜還,十一天門登高仰聖,十二天門極樂九天。”
9:10分我們過了定空寺一天門,聽著山水清音,看著茂林修竹,心情就快樂起來,一路拔高到過了四天門,還是比較費體力的。正累得不行,前面忽然出現一石,如利劍倚天,氣勢雄偉,這就是“旗杆石”。據說大風吹時,不時擺動晃悠,所以又稱“風擺石”,其實卻千年不倒。
過了“旗杆石”旁邊的“藥王洞”,就到了六天門,六天門有一碑,說這裡又叫“六臺山”。每座天門,都建在山坡一個小小的平臺上,稍事休息,繼續前行。我們在每個天門的平臺都要休息一下。少停多歇,等心跳平緩、氣息均勻後就接著走,這樣上山就不會太累,一直到七天門。
十二天門主供的神靈都不一樣,七天門主供的是觀音菩薩。團標峪又有觀音山之說,相傳一支逃難隊伍進了山,前有懸崖峭壁,後有追兵,這時觀音菩薩施展法力,庇護眾生,霧氣大起,對面不識來人;暴雨傾盆,河水陡漲。大霧只罩定追兵,河水只阻亂軍,百姓得救,為紀念菩薩搭救之恩,眾人遂修祠廟。
七天門前有岔路,左行上樑,右行到八天門。我們要把十二天門走完,就直接右行。其實這樣走還路緩一些,拔高不是那麼厲害了,而且每個天門之間的距離就近了,在九天門旁邊還有一戶人家住,大殿旁邊掛著一吊肉,這裡供奉的是關老爺,旁邊的繪製的護法眼神最生動。
11:20,我們到了十一天門,這裡是十二天門中最開闊的地方,可以清楚地望到山外的平原,拍照留念休息。吃飯還略早一些,我們決定再前行到十二天門吃飯。走了不遠就到十二天門,這裡沒有標誌,但是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我還奇怪,十天門有玉皇殿,難道玉皇有兩個主祀?
也有人說第十二天門老君殿,但是我看著塑像怎麼也不像,粉面含春,冠峨袍帶,怎麼看也是一副官相。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第十二天門反而平臺狹小,這裡其實就是這道山樑的一個臺頭,不適合做飯,就只有接著向前了。
有人說從一天門到十二天門總共十二華里,我看沒有,以我們的腳力,3個小時是走不完六公里的。從這裡開始,就是在山樑上行走,穿梭於高山之巔。但是這裡槲樹密集,卻欣賞不到山樑上群山環抱的美景,連找個寬敞的平臺休息的地方都沒有。如果進山晚一些,走得慢一些,我還是建議大家在十一天門前就做飯。
吃了幾粒巧克力,槲葉滿山路,一路美景中,12:20,我們到了山上埡口處唯一的一戶農家,老黃家,他在這裡養蜂採山貨賺錢,他家的院子比較大,一路匆匆的驢友大多在這裡休息,熱鬧的像是過會。老黃人不錯,土蜂蜜一瓶60。
過了老黃家,從家沿山樑的路左下到三天門,沿下山路進馬岔溝。我們吃完飯休息,1:00出發,往三天門方向返回。
其實過了十二門後,就沒有拔高了,從這裡基本都是平路加下行,比較輕鬆,就是人有些多,誰讓團標峪的紅葉有名氣呢?
看紅葉最美的路線,從這裡才開始。十幾分鍾繞過一個山樑後,豁然開朗,前面一路紅葉漂染著山脊,如夢如幻,我們走在山脊上,穿行在紅葉中,遠望層林盡染,彷彿不是在人間行走,似與神界相連。
這是一條最美的紅葉山脊,連續翻越兩三個小山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把秋天最動人的色彩潑灑在這天地間,間或還有白色的蘆葦,把秋天的意境淋漓盡致的勾畫。
這段梁叫做馬蹄梁,可能因形似馬蹄而得名吧。從這裡下行到三天門,我們用了一個多小時,這裡的路還是比較陡,泥土路滑一些,陰雨天慎行。
4:20我們到了三天門,這裡有一汪泉水,煮茶品飲,讚歎天地造化。喝茶的地方有一紙,上書“人神同樂”,確實團標峪十二天門,人神同樂。
驢友們最愛爭議的話題是圭峰山和團標峪哪裡的紅葉最美。圭峰山山勢峭拔,紅葉掩映群山,團標峪山脊婉轉,紅葉鋪滿身邊,真是環肥燕瘦,各具情態。
不過圭峰山一年四季風景都不錯,而團標峪只有春天的花海和秋天的紅葉才最吸引人,但是團標峪從山腳到山樑的十二天門,這完整的宗教文化,整個大秦嶺,又有哪個峪口能夠相比呢?
紀行四句:
天門西嶺槲葉飛,天門東嶺繡成堆。
一路長嘯青雲去,定空寺裡茶一杯。
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