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閒聊說起孩子的教育,一位仁兄舉了同一個例子,不同的處理方法來說事,聽罷頗有回味之處。
這個例子說的是,小孩跌倒了,家長們不同的反應。通常情況下,很多家長是三兩步衝到跟前,一面抱起孩子,不停地撫慰,一面對著那塊,無辜的地面咬牙切齒,除了使勁拍幾下,跺幾腳外,還不忘大聲數落幾句,都是它害的寶寶絆倒了如何等情。
這種情況誰沒有碰見過呢,估計除了覺得,有些可笑外,誰也沒把它當回事吧,可是天長日久,凡此種種,難免不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誤的慣性思維,不論碰見什麼事,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問題,而是想當然,就認為一定是對方的錯,沒有解決問題不說,只是一味的找藉口,推脫自身的責任,這樣的人,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吧。
同樣的情況,有些家長卻不是這樣簡單了事,他們一般是,等著孩子自己爬起來了,一面檢視傷情,一面幫助分析情況,是自己不小心;跑得太快;還是地面有點滑;或者幾種因素兼而有之,找到原因後,再幫助總結一下,以後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出現。試想一個懂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主動反思的人,他能不進步嗎!
跌倒了,怎麼爬起來,這是一個問題,不學著獨立行走,誰會一輩子牽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