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孩子,因為孩子們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世界非常廣袤,我會在孩子們的世界裡發現自己的不足——為什麼我無法像他們那樣子天馬行空的展開想象呢?
相對的,我會比較喜歡看孩子們的書,因為他們會把自己的神奇想象,都記錄在這些書本里。我總覺得,早已經失去了想象力的自己,也能夠在這些神奇的想象力裡,尋找到一些意外的收穫。
我想,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思維已經固化了。當我們在學校裡按照老師的標準答案去學習和成長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開始退化並且在固化了。我們失去了一個“真我”,我們的思維陷入了泥潭之中。
《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我覺得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我不想成為一個思維固化的人。簡單來說,我希望不論我多少歲的年齡,都能夠和曾經孩童時候的自己一樣,讓思維天馬行空。
我記得,小時候的自己上課的時候有點愛開小差,每次聽著老師講課就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維之中。在我的思維裡,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出現,他們帶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誘惑著課堂上應該認真上課的我。
後來,後來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是一樣的。我們上課學習考試做題,我們失去了那個五顏六色的幻想世界,我們一腳邁進了做不完的習題庫裡。我們需要考試,我們需要升學,我們需要考入好的大學保證自己的將來……
現在想想,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有點自欺欺人,因為我發現這個世界上學習好又有想象力的人大有人在,只不過是我自己沒有而已。我將這一切歸結於枯燥的上學時代,日復一日的習題庫,其實並不是,而是我忘記了自己也曾擁有過五彩的想象力。
《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包含了三個內容:獨特的原創性思想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人應該如何克服創造力障礙以及創新思維技能與日常科學思維過程到底能如何結合。
簡單來說,我們看著書需要明白的一個道理是——創新思維是可以創造的,還可以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思維相結合。這樣看來,感覺還是挺厲害的,也不知道到底是我們的思維厲害呢,還是原創性思想厲害。
總之,現在《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概念: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我不由得想到了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應該也算是另一種訓練體現結果的定律了吧。所以說,思維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訓練的!
《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提到了一個遊戲——腦筋急轉彎。小時候我非常喜歡買腦筋急轉彎的書看,我覺得那些答案總是能夠讓人覺得非常意外,但是仔細思考之後又會發現這些答案就在情理之中。
《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認為,腦筋急轉彎是跳出認知框架的腦力遊戲,遊戲的關鍵是:要想到給定引數之外的條件,或拋開基於你的思維定勢做出的假設。簡單來說,我們的思維到底能夠跳出什麼樣的界限,和我們平日裡的生活有關。
所以,《走出思維泥潭》,需要走出的是思維的固化,我們唯有掌握更多的知識,瞭解這個世界更多的我們不知道的未知區域之後,我們的思維才能夠跳脫。簡單來說,解放自己的思想要學會跳出框架。
《走出思維泥潭》這本書認為,改變認知框架的方法有四點:1、提高對當前認知框架的認識;2、考慮當前認知框架的結果;3、設計一個新的認知框架;4、考慮新認知框架的結果,包括其中的利弊關係。
好吧,其實總的來說還是需要我們去多看多想多思考。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泥潭之豬”這個概念,也就是PIG In MuD。首先我們需要在興趣、觀察和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正確的問題並將它表述出來(Phrase,P);其次我們需要識別認知框架,並找出可替代的認知框架(Identify,I);接著我們需要產生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Generate,G),然後我們需要藉助冥想,進行孵化(Incubate,I);緊隨其後我們需要將最佳創意融合到常規科學的過程中(Meld,M);最後我們可以傳播自己的創新發現了(Disseminate,D)。
所以,表述→識別→產生→孵化→融合→傳播,就是我們需要緊急的持續創新的方法。我們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日常的科學思維過程結合、訓練才能夠讓我們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我們才能跳出我們已經固化掉的思維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