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肉絲裡沒有魚,老婆餅裡沒有老婆......有些動物,名字裡有貓字,但不是貓。
下面就讓我們依次來認識一下那些名字裡有貓字的“盜名”之徒。
自己也被盜名的“小熊貓”
小熊貓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Ailurus fulgens(火焰色的貓)。身為最早使用“熊貓”當名字的動物,小熊貓雖然知名度遠不如國寶,但不超過60釐米的體長,以及6公斤左右的體重,再加上嘴巴邊上幾根長長的鬍鬚,卻讓它們看起來明顯比後者更接近貓。
小熊貓從頭頂到背部披著蓬鬆如毯子般紅褐色的長毛,四肢則為棕黑或純黑色,圓圓的小腦袋上點綴著白色的耳朵,眼睛和嘴巴,再配上一個黑鼻頭,讓它們看起來和浣熊頗有幾分相似,也曾因此被歸類於浣熊科,不過目前已經自立門戶為小熊貓科。長長的尾巴上9個棕色與白色相見的圈環,讓它們擁有了九節狼的別名。
在歷史上,小熊貓的足跡曾遍佈整個歐亞大陸,如今則主要棲息於我國四川、雲南和西藏,在尼泊爾、印度、不丹和緬甸也有少量分佈。小熊貓通常以樹洞或石洞為家,由於也喜歡吃竹子,海拔2000到3000米之間的竹林區也就成了它們建房的首選地區,各種野果、嫩葉、小鳥和鼠類也經常出現在它們的食譜上。在遇到危險時,它們會施展爬樹本領,快速脫離地面。
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棲息地破壞和各種獵捕行為,野生小熊貓的數量已經比過去減少了40%,目前只有大約10000只左右,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圖片來自Wiki)
貓的遠親—靈貓
稱靈貓為貓的遠親,是因為它們雖然不是貓科動物,但卻與後者同屬於貓型亞目(貓科的上一級分類單位),相比大熊貓和小熊貓,算是跟貓還有點關係。廣義上的靈貓指整個靈貓科,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靈貓亞科的幾種動物,名字中才有“靈貓”二字,在我國有分佈的共有三種,分別是大靈貓、小靈貓、大斑靈貓。
雖然都叫靈貓,但各自的特徵還是很明顯的,有些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例如,大靈貓體型較大,體重最高達10公斤以上;身上沒有明顯的版塊;大斑靈貓身上則有更大的斑點;小靈貓則擁有一條超過體長一半的長尾巴,但體重通常不超過4公斤,充分詮釋了“小”的概念。靈貓普遍偏愛肉食,凡是能入口的,不論螃蟹、蜘蛛、蝸牛、小鳥、魚類、蚯蚓,鼠類,甚至是蛇都是他們的目標,有時甚至會學黃鼠狼偷雞。這種喜歡葷腥的習慣倒也與貓有幾分相似。
由於體型較小,靈貓們也難免成為其他食肉動物的目標,這時,它們就會從生殖部位處釋放一股充滿惡臭的分泌物,讓對手知難而退。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惡臭的分泌物在經過提煉稀釋後,卻是極好的香味劑。大斑靈貓(圖片來自Wiki)大靈貓(圖片來自Hnswbb)小靈貓(圖片來自Wik)
頭和臉像貓的貓頭鷹
講完哺乳類,我們把話題轉入鳥類。提到鳥類中名字裡有貓的,估計大家都會馬上想到“貓頭鷹”,這些頭部特別是臉跟貓相像的鳥在中國古代曾被認為是不祥之鳥,在西方文化中卻代表著智慧,成為女神雅典娜的象徵,甚至有人將它們當寵物來養。當然,這些都只是人們在不瞭解貓頭鷹的情況下的主觀猜疑。
現實中的貓頭鷹只是一類生物,之所以說是一類生物,是因為貓頭鷹並不指代具體哪一種鳥,而是泛指整個鴞形目的鳥。鴞形目由已經滅絕的原鴞科鳥類演化而來,目前共有草鴞科和鴟鴞科兩大類群,體型從十幾釐米到1米半左右不等,身影遍佈除南極外的所有地區,其中鴟鴞科的數量和種類要遠遠多於草鴞科。
貓頭鷹巨大的瞳孔,再加上異常發達的視杆細胞(在弱光環境下更敏銳),讓它們在漆黑的深夜裡,視力至少比人類好100倍以上。憑藉如此發達的眼睛,以及可270度轉動的腦袋所產生的視力範圍,貓頭鷹在深夜中幾乎可以看穿一切,這也是它們普遍喜歡夜間捕獵的原因,夜貓子的綽號就是這麼來的。
除了眼睛,貓頭鷹的耳朵也很特別。與大多數動物不同,貓頭鷹的左右耳並不對稱,左耳耳廓明顯比右邊大,位置也是一高一低,這會讓聲音在兩耳間傳播時產生細小的差別,從而有助於判斷是從哪裡發出的。有時,貓頭鷹還會轉動它們碩大的腦袋,讓聲音在兩耳間的傳播速度出現時間差,當這種時間差達到30微秒時,就可以準確判斷聲音來源了。貓頭鷹喜歡棲息在森林密佈的環境中,是純肉食性的鳥類。各種鼠類、小鳥、野兔都是它們常吃的食物,甚至連雞鴨這樣的大型鳥類,也會出現在它們的菜譜上。
據統計,一隻長耳鴞(華北地區常見的貓頭鷹)平均一年就能吃掉1300多隻田鼠。從這點上說,貓頭鷹絕不是什麼不祥之物,而是不可多得的農田衛士。
雖然貓頭鷹是益鳥,但最好不要有飼養的衝動,一方面是這類鳥野性十足,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另一方面,所有的貓頭鷹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擅自飼養是犯法的。
長耳鴞,貓頭鷹的一種,為華北地區常見型別(圖片來自Wiki)
會學貓叫的貓鳥
除了長得像貓的,鳥類中還有會學貓叫的,而且同樣不是一種,它們被統稱為貓鳥或貓聲鳥。如今,全世界共分佈著十幾種貓鳥,棲息於美國、墨西哥、澳洲、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南亞等島國,都是中小型鳥類,其中最著名的要屬綠貓鳥了。
綠貓鳥也叫綠貓鵲,因渾身披著翡翠般綠色的羽毛而得名,成年個體體長在在30釐米左右,體重在90到200克不等,雌性通常大於雄性,溫暖溼潤的熱帶或亞熱帶雨林,是它們最理想的家園。別看綠貓鳥個子小,胃口卻出奇的好,林中飛舞的蚱蜢、飛蛾、蝴蝶、蒼蠅等小蟲,以及青蛙,小蜥蜴和其他鳥的雛鳥,樹上的果子,小花和葉子,它們都來者不拒。
每年的9—10月到第二年的1—3月,是綠貓鳥交配繁殖的時期。在此期間,雄性綠貓鳥首先會叼著五顏六色的花朵或果子來討好雌性。等到交配之後,婚後的綠貓鳥就會一起用藤蔓和樹枝建造屬於二者的婚房。等到產蛋以後,初為鳥媽的雌性綠貓鳥還將在這裡孵化2周,直到小寶寶平安降生。綠貓鳥通常幾個家庭在一起群居生活,幼鳥在1歲時就可以獨立生存。如果在1歲之前就遭遇父母雙亡的厄運也不要緊,因為綠貓鳥是一種非常有博愛精神的鳥,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會幫助撫養死亡同伴的遺孤,直到幼鳥有了自立能力。
還有,千萬別因為這些小傢伙有愛,叫聲也萌就覺得它們好欺負,當危險來臨時,它們可是會發出類似“虎嘯”的怒吼來驅趕入侵者的。
綠貓鳥(圖片來自Wiki)
名字裡有貓的魚——反遊貓
不僅哺乳類和鳥類中有非要跟貓扯上關係的,就連貓咪最愛的食物之一,魚裡面也有這樣的。
在西非的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生活著一類名叫倒遊鯰的熱帶觀賞魚。與大部分觀賞魚都擁有美麗的外表不同,倒遊鯰的體表呈棕褐色,長相很難進入外貌協會的法眼,它們能夠成為觀賞魚,完全是憑藉一手肚皮朝上的仰泳絕活,也因此得到了反遊貓的俗名。
當然,反遊貓的這種絕活並不是天生就會的,在出生的前兩個月,它們只能老老實實的背部朝上。不同的反遊貓體型差距很大,小的只有6釐米左右,大的則可以長到40釐米。所有的反遊貓都不挑食,各種小魚小蝦和植物碎屑都是它們所喜愛的食物。反遊貓(圖片來自Wiki)你還知道哪些名字裡帶貓但不是貓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