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表演藝術家花五寶,本名叫張淑筠,1923年生人,今年已經98歲高齡。她幼年師從邱玉山學藝,13歲登臺,18歲投師於弦師盧成科門下,20歲享譽京津曲壇,與花四寶、花小寶(史文秀)、花雲寶(齊玉英)、周文如、花蓮寶(劉淑一)等並稱“梅花諸寶”。
梅花大鼓出於北京,老藝人金萬昌加工創新,唱腔娓娓動聽,將其發揚光大。梅花大鼓一般在前頭先加四、六、八句書篇閒文,接著是慢板,唱幾段兒後,拍子加快,再轉快板,收腔後再唱幾句書尾,即算一闋。
花五寶出身貧苦,自幼過繼給孀居的姑母撫養,姑母身邊還有一個養女,名叫張淑文,很早就在南市的書館演唱梅花大鼓掙錢養家,藝名叫花四寶。花四寶年輕貌美,生就一副金嗓子,音色純美,與老師盧成科開闢了梅花大鼓高腔,創立了“花派”,十幾歲就唱出了名,收入豐厚,被報紙評為“梅花歌后”。40年代她被一名軍官看上,兩人結婚,花四寶退出舞臺,但婚後生活並不快樂,很早就去世了。
花五寶小時候不喜歡做藝,上了一年私塾,同時也跟四姐花四寶上劇場聽曲藝,常看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榮劍塵等這些老演員的表演。花四寶出嫁後,養母家裡的經濟來源斷了,為維持生活,花五寶下海賣藝,那年她13歲。
那時候,天津表演曲藝節目的雜耍園子、演藝劇場特別的多,電影院播放電影中間休息,也加一場曲藝,可以說到處都是曲藝。花五寶簽約仁昌電臺,這家電臺每天播放的曲藝類節目長達十個小時,演員實況表演,她每天去電臺錄節目,同時趕五個劇場,一天差不多要唱九段。
剛開始花五寶唱靠山調,後來改唱梅花大鼓。邱玉山先生是她的啟蒙老師,他很欣賞“金派”梅花藝術,基本是按著“金派”的路子教。花五寶又跟著花四寶的師父盧成科學藝,藝術不斷精進。
那時候在劇場裡面唱鼓曲,臺下的觀眾可以隨便點唱,掏幾個銅板,讓女藝人給唱一段兒《王二姐思夫》,唱一段《探清水河》,這個唱詞裡就有哥哥長哥哥短。那段日子滿大街傷兵,雜耍園子隨便闖,花五寶一唱,傷兵就起鬨,她氣得撂鼓不唱,上來好幾個傷兵拿皮帶打她。誰也惹不起傷兵,因為這個,花五寶不想幹了。
50年代,曲藝藝人地位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花五寶熱情滿懷,改良創作了好幾段曲目,《傻洩》是其中的代表。《傻洩》描寫林黛玉透過傻大姐得知賈府為寶玉和寶釵定親,因而傷心欲絕的情節。花五寶將快板書的數唱運用到《傻洩》的對話部分,加快速度,豐富了戲劇衝突,讓人聽得更明白,可以說大獲成功。她又設計了一批曲目唱腔,以情感人,別有神韻。
在舞臺演唱實踐的同時,1986年,花五寶在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任教。她頭一批收的徒弟是籍薇、安穎、楊雲,後來又有安冰、王喆、楊菲等弟子。花五寶傳藝不賣藝,不賣關子,只希望能發揚光大梅花大鼓這門藝術,代代傳承。她繼承花四寶,算是花派第一代傳人,她的徒弟是第二代傳人,楊菲收了好多十來歲的小學生,花派有了第三代傳人。
2015年,天津市曲藝團給花五寶辦了一次從藝80週年紀念演出,地點在中國大戲院。當時花五寶腿疼得走不了路,演出前去醫院打封閉針,演出時大幕一拉開,臺下座無虛席,她的腿好像不疼了,到臺上一打鼓,唱一句臺底下一個好,又唱一句又是一通好,聲音能貫穿到最後一排。結束後有一個採訪,問她怎麼那麼多人喜歡您呢?花五寶說:“觀眾好啊!”
年近百歲的花五寶喜歡活動,晚上自己按摩、搓臉、做眼保健操、揪耳朵。她最愛吃粽子,每天中午吃兩個粽子。如今她依然離不開梅花大鼓,時不時給女兒、徒弟指點幾句唱腔,展示幾下鼓點,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