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我們從孔廟的側門出來,看到一條滿是小商販的街道和一個高大的牌坊,上寫“闕里”二字,這就是闕里街了。沿這條街繼續往北走,不遠處就是孔府的大門,門口是紀曉嵐寫的一幅對聯,對聯中的“富”字少了一點,“章”字最後一豎穿透了上面的日,分別暗喻富貴無頭和文章通天,世家大族、詩禮之家的豪邁之氣展露無遺。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是我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查閱資料得知:孔府的現有規模形成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一場大火把孔府的內宅一掃而光,因此留下的明代原物主要是內宅以外的部分建築物,即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兩廂、前上房、內宅門及東路報本堂等,其餘均為清代重建或增建。
入聖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
這是孔府的“犭貪”照壁,但據說在許多字典裡也沒有“犭貪”這個字,左邊一個犬字旁,右邊一個“貪婪”的“貪”字。
這隻怪獸長著龍的頭,麒麟的身子,獅子的尾巴,牛的腳,照壁寬 6.1 米,高 4.7 米,約 30 平方米,由近百塊細泥青磚雕鑿而成。照壁簷下斗拱之間刻有八個小篆體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中間枋子上,刻有人物故事。兩梢間中部的左面雕刻著東方保護神青龍,右面雕刻著西方保護神白虎。雕刻手法有浮雕、鏤雕、透雕和空雕。所刻神獸、動物、器物、花卉和圖案線條等,層次分明,刀法流暢圓熟。
孔子的後人提醒自己不要貪心,故孔府在立壁存照。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
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大堂與二堂透過一條通廊相連,使兩堂在平面上呈“工”字。在通廊兩邊各擺放著一條紅漆長凳,稱“閣老凳”。“閣老”是明、清兩代對內閣大學士既通俗又不失尊敬的一種稱呼。相傳,大奸臣嚴嵩遭禍前夕曾經跑到孔府求助,被衍聖公拒見,在大堂和二堂之間的紅漆長凳上等候多時,悻悻而歸。因嚴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後來人們就把他坐過的紅漆長凳戲稱為“閣老凳”。被人冷落、沒人愛搭理,從此也有了一個代名詞—坐冷板凳。
此為慈禧親筆書寫的福、壽。
二堂後門外立有一塊兩人多高的太湖石,意在遮蔽後面的三堂,不使人一眼望穿。
三堂是孔府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僕役的地方,也叫“退廳”。堂內設公案,公案背後堂壁上是孔子六十七世孫孔毓圻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書寫的蘇軾《後赤壁賦》,堂壁上方懸“六代含飴”御製金匾。據孔府檔案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四次來曲阜祭孔時,得知衍聖公孔毓圻的繼室黃氏年過八旬,而孔子的七十二世孫孔憲培已經出生,孔家六世同堂,十分高興,遂提筆御題“六代含飴”四字賜予孔家。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丫環們行動的小路,非常窄小,據說一是防盜,二是排除所有超重超胖的丫環,哈哈,有意思。
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
這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有擺設是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俱。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眼前就是難得一見的"五柏抱槐"奇樹, 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想象力豐富的聖人後裔給這株奇樹取名“五君子”,並將其視為孔家千百年來大愛無疆、博愛包容、風雨同舟、和諧共生的精神象徵。
孔府花園裡的鐵山石究竟是什麼,眾說紛紜,有說是鍊鐵廢渣的,有說是鐵礦石的,更有說是隕石的,莫衷一是。
眼前的這幅畫還是非常有亮點的,從不同角度看立體感非常強:一條大路從遠處延伸而來,一邊是鬱鬱蔥蔥的樹,一邊是碧波盪漾的水。這幅畫的奇妙之處就在於,觀者從任何角度看畫都會覺得畫中的大路是衝著自己的。
今天的行程,欣賞到樓堂廳軒鱗次櫛比,長廊曲徑,撲朔迷離,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深深的感受到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豪華的封建官僚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