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東野圭吾還是有所瞭解的,東野圭吾作為推理小說暢銷書的一大代表,所寫的內容應該也是非常流暢通順的,至少不會像很多傳統文學一樣晦澀難懂,大概用了4個小時左右,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幾乎看過都會推薦的《惡意》,後背有些發涼,我蓋上了被子,寫下了這篇書評。
惡意》作為一篇推理小說,情節的反轉與敘事結構的優秀是毋庸置疑的,故事講述的案件非常簡單,大概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兇手就已經出現了了,但兇手的作案動機,作案的手法卻用了其餘的三分之二來展示出來。
在這之中,作案動機往往是傳統推理作品最容易忽視的,因為案件的精巧程度決定著推理小說的精彩程度,讀推理小說,讀者享受的是尋找破案線索,發現真相的推理過程,而東野圭吾一反常態,透過警察對於案件的梳理,真相被一步一步的揭露出來,但在案件的背後所要展示的,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而案件的背後散發出了人性中濃濃的惡意,這股惡意就是與生俱來的,充滿了嫉妒,充滿了無奈,東野圭吾用自己的敘事手法從頭到尾的欺騙你,不讀到最後一刻,你永遠都陷在故事之中。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到大都在幫助你的人,因為他的優秀,他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他的在你夢寐以求的文學成就上比你強,他的性格又是那麼的開朗,正直,但他的出現,就像是太陽,在太陽底下,你是那麼的渺小,於是你開始憎恨他,開始嫉妒他,開始對他產生了惡意,這種惡意是多麼的可怕,你沒有任何憎恨他的理由,但你確實那麼的變態與噁心。
這種惡意持續了多久,可能是當你接觸到他的那一天開始,惡意就已經悄悄地襲來了。那麼我侮辱你可以嗎?侮辱不夠,讓別人毆打你,行嗎?毆打還不夠?我能破壞你的家庭嗎?我能殺了你嗎?可能殺了你還不夠吧!我要撕碎你,把你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理由都撕碎,毀了你,這樣可能還不夠吧!
小說中有一個非常棒的細節,就是殺貓這件事,人對於一個人產生偏見的時刻,一定是最開始接觸這個人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印象,野野口一開始就為日高邦彥塑造了一個具備殺人放火潛質的罪犯形象,這是多麼讓人毛骨悚然的細節啊。
《惡意》想要表達的,有對於校園暴力的反對,在一個人的童年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會成為伴隨人一輩子的烙印,選這世間再無校園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