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說到悟空經樵夫的指引順利來到須菩提門下。下面接續前文,須菩提為石猴取名孫悟空。悟空在經過七八年的打雜生涯後,須菩提詢問悟空想學點啥?悟空這不學那學,惹老師嗔怒敲猴頭三下,閉中門而去。石猴悟的其中奧秘於三更天拜見師父學得真本領,但又因人前賣弄被逐出師門。
這一段原文非常精彩,但疑惑也非常多。
誰是須菩提?
如來佛祖坐下十大弟子是:大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婆離(持律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須菩提是如來座下弟子。他是須菩提不是電影裡的菩提祖師。
為何半夜傳經?
有一個一日,路過一旅店,聽聞有聲誦讀《金剛經》,就放下肩上的柴草,靜心傾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身心安樂。上前對唸經人說:“剛才所念什麼經?從哪裡得來?”客人說:“是《金剛經》,是一個老和尚那裡得來。”年輕人便發心要修學禪宗。當即有一客人施捨十兩銀子。他安置了老母,便向黃梅而去。
他到了寺廟後,老和尚收留他在寺中幹雜活。過了幾個月,老和尚喚所有門人至堂下,說:“世人生死問題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求福報,不求脫離生死苦海,自性失了,福報又算什麼呢?你們各自寫一首表達自性的偈子給我看,我要傳衣缽了。”
一位師兄寫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年輕人認為這四句話,道理雖然說得很好,只是漸次法門,不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清靜妙修的道理。於是針對此偈也作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老和尚心裡讚賞他的境界,卻不當眾明示。晚間他拿了一根手杖,到米房去看年輕人。他正在舂米,老和尚問:“米熟否?”年輕人說:“米熟久矣,欠篩耳”。意為我參禪功夫已熟,只是未得衣缽而已。老和尚就將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下,慧能心領神會。到了半夜三更,年輕人就恭敬虔誠地走到老和尚的臥室跪了下來,老和尚為年輕人開宗就法,機教相當,心心相印,將祖傳的衣缽傳給了他,然後指示其立即離開寺廟,以免發生不測。
這一段像不像悟空半夜學藝的過程。吳老想必借鑑了這個故事。至於現實中老和尚是誰,年輕人是誰,請在評論區給出答案哦。
為啥不讓說名字
我們設想我們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一個資質特別好的人但這個人性格直爽張揚,愛他傳授真東西的同時更不想他走上歧途,為自己惹事。於是只能告誡他不許說出自己名號,也不能打著自己名號惹事。這是愛,是保護,是為了徹徹底底的鍛鍊他。所以我認為須菩提這樣做是對悟空的愛、保護以及培養。再換個思路講如果忽然間全國出現了一個特別厲害的人,而且大招一看便知是某位大佬的,你覺得滿天神佛會不知道其師出何門?高人都是看破不說破的。
我們生命中的須菩提
細讀回想一下,我們的人生中好像都出現過這樣一位對我們既嚴厲又和藹的長者,或許是我們的親人,或許是我們的老師。這個人用心的教我們知識,悉心的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對吧?仔細思考一下,你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吧!在片面的講,一個人在社會上有多大的成就往往取決於帶他出道那個人,好則好矣,壞在壞矣。
有長生不老嗎?萬歲?
真的有長生不老嗎?沒有,悟空為了躲三災學了七十二變,但後來還是被勾到地府,翻開生死簿才發現神仙也有壽命。你會說有呀,吃蟠桃、人生果。還有呢?你還知道哪些呢?書中能延壽的還有哪些?評論區討論一下。
真的有長生不老嗎?有,佛陀圓寂時說:你們不用悲傷,我一生所說的教法很多,只要你們遵照實行,就是我的法身永遠在人間了!所以能長生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思想、人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