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房屋迴歸他的商品屬性,看看房地產市場供求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從供應層面分析,據2014年有關資料統計,中國的房屋已經夠34億人居住,透過這幾年的進一步建設,數字應該遠遠大於這個資料。據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中國人口14億多人。按此推論,中國房地產明顯處於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狀況。
從需求層面分析,中國的城鎮化還在持續加快推進中,居民的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空間仍比較大,原來購買能力不足的窘境會隨著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引下得到改善,極有可能會出現一波新的購買浪潮。
實際情況顯示,近幾年,房地產交易多數都是投資需求,實際上以居住為目的的改善性需求和剛需還在其次。房屋在過多植入金融屬性的前提下,不斷地資金流入,加上金融行業的加槓桿,暫時的把房屋助推到似乎求大於供的狀態,在一定人群中一個人幾套房造成大量的房屋閒置,與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成為鮮明的對比,到底缺不缺房成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其次,房地產價格到底怎麼走?
我估計這個問題,牽動了上上下下各個方面的心,而能夠把這個問題說明白,似乎真的是難上加難,具體要看在釋放房地產泡沫的過程中,政府解決問題的手段。
客觀地講,如果按照市場規律,目前的房地產處在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房地產泡沫遠遠超過了可控局面,崩盤似乎一觸即發,價格勢必一落千丈。從目前的交易情況看,交易量已經極度萎縮,許多開發商的資金鍊都出現了問題,許多開發企業在完成了預期利潤的前提下,已經開始降價拋盤,在避免壓貨的目的下積極尋找新的接盤俠,營銷手段也是層出不窮。根據以上情況,政府從緩解房地產泡沫壓力,滿足大多數人的居住需求,降價是應該採取的手段。近幾年,國家一再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已經奠定了對房地產的政策,並且已經把用房地產帶動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到製造業上,房地產已經不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如果照此分析,無論是遏制房地產泡沫還是市場走勢,漲價已不再可能,降價才是趨勢。
可是在實際情況中,降價似乎又不可行。一方面在房地產的建設資金中,無論是開發還是購買,都融入了大量的銀行資金,如果出現大幅度的降價,勢必會造成金融危機,這個代價和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果一樣,都是不允許發生的。另一方面,降價也會影響廣大購房者的利益,勢必會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根據以上分析,國家一方面要防止過多的熱錢繼續進入房地產領域從而進一步加大房地產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遏制大量的資金溢位造成通貨膨脹,因此採取暫時橫盤的策略應該是一個最佳選擇,在橫盤的情況下穩中有降,緩慢地持續降價應該是最終結果,直至房地產泡沫得到最終釋放。我個人認為,在短時間內,降價只要不超過30%是可能的,這個比例應該是銀行可以接受的,也不至於帶來嚴重的後果。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分析一下,就是在國際上,如果美元繼續放水,各國也要跟進的情況下,極有可能會造成房地產的價格上漲,這種被動上漲一種情況是繼續加大泡沫形成更嚴重的局面;另一種情況就是為了緩解泡沫壓力,雖然價格的數字上漲了,實際上對比其它產品的價格在下降。而第二種情況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第三,綜合以上情況,房地產到底還能不能投資呢?
從升值的角度看,似乎已不可能。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行業機會,房地產都不再具備投資價值,即使近期媒介方面宣揚的大城市的房屋是投資方向,也會隨著國家對全國區域發展的均衡設計得以釋放,將來人口和資金的流向勢必會湧向農村,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和農村土地政策的破局,房地產投資價值會不復存在。
從保值的角度看,持有應該是一種選擇。就目前來看,貨幣貶值無法避免,一方面投資渠道有限,另一方面也沒有更好的良性資產值得選擇,雖然漲價不再可能,但是相對於貨幣貶值,房地產抗跌能力應該高於貨幣或其他資產。但是,將來房屋的變現能力極差,隨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代人的逝去,下一代每個人都會擁有大量的房屋,即使二孩、三孩的出現也不能改變這一趨勢,就目前的情況看,將來的房屋也是自住為主,不應該是投資變現。況且,按照房屋壽命分析,雖然產權是70年,實際上其自然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特別是中國第一代高層住宅目前馬上都要面臨維修和保養的關鍵時期,這些住宅的持有價值微乎其微,它的進一步開發改造將是下一個階段城市發展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根據目前的情況看,在實現共同富裕政策指引下也將對過多房屋的持有者徵收房產稅,這將加大了持有成本。因此是否持有房產也將是一個兩難選擇。
所以我建議,目前沒買房的暫時不要買,多房的還是出售變現,下一個階段,在國家強大的大趨勢下,人民幣肯定堅挺,目前現金為王應該是我們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