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被人們譽為“智慧之化身”,他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是說: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中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這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言簡意賅地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
靜意味著安心,意味著專注。專心去做一件事情,可以獲得豐富的心理感受,可以體味這個過程的快樂,更容易獲取成功。
哲學家和佛學大師,他們都要安心地靜處,遠離塵世,才能夠深悟人生真諦。
和靜相對的,就是急躁。我們經常看到,急急忙忙上學的小孩,要不忘了紅領巾,要不忘記帶書本,要不在半路碰到了別人,所以燥中出錯。
我們需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遠離喧囂,遠離吵鬧。拒絕無謂的社交,給自己多些安靜。
安靜的環境,讓人靜心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思考問題。
但是有的時候,只是環境的安靜,並不能讓人心靜。這就需要自身的心靈脩煉,學會鬧中取靜。
陶淵明在飲酒中寫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能夠達到自己內心的寧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這是怎樣的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
鬧中取靜,需要不斷修煉自己的身心。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急躁,不能安心下來,獨處一隅,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人們需要安靜,小到個人,大到社會團體,都要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問題,找出自己的最佳道路。
“急躁亂心,從容生智,”大家經常調侃:“我想靜靜”。只有心靜,才有智慧的火花迸發,只有心靜,才能讓感性歸於理性。
一部《泰坦尼克號》成就了卡梅隆,當鋪天蓋地的榮譽和巨大的名聲落在這個青年導演身上時,他卻忽然蟄伏起來,以幾十年的策劃,推出了轟動全球的《阿凡達》。
作家路遙,將自己關在煤洞數十年,靜心耕耘著精神家園,創作了《平凡的世界》。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靜水深流,也是這樣:洞察一切,卻坦然處置,才會擁有和諧的生命,長久的快樂,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