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認為,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真正關心,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興趣一旦被激發,人們會伴隨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去積極地認識事物,因此興趣對我們的事業具有無法替代的促進作用。
有一部偵探電影,由於看到最後才知道兇手,所以很受大家歡迎。有人花高價買了電影票,在包廂裡觀看,很投入。此時,服務生殷勤服務,企圖得到消費。可是,專注的他將服務生訓斥了一頓。最後,服務生為了報復他,指著螢幕說:“看到那個花匠了嗎,他就是兇手。”結果,這個先生興趣全無,根本沒法繼續看下去。這故事雖然聽起來有點好笑,但恰恰充分說明了興趣對人的情緒的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的興趣遭到破壞時,會形成一種精神上的打擊,引起怨憤,令人覺得興致全無、索然無味。這是因為,人的興趣傾向和情緒狀態有直接的關聯,令人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當這兩種慾望得到滿足時,人能夠獲得精神上的幸福和快樂。反之,就會陷入痛苦中。
我有一位朋友很喜歡打乒乓球,每週二、四晚上都會雷打不動去體育館打球,與一班愛好者切磋球藝、交流資訊、暢談人生,全身心放鬆,不僅把工作一天的疲憊緩解,還鍛鍊了身體,精神狀態超好。快五十歲的人,看起來就像三十出頭的小夥子。
另一位朋友愛好攝影,買了不少裝備認真鑽研,週末和朋友到處跑,拍攝各類美照,不時在網上曬出分享,許多參賽作品還獲了獎,工作崗位又是黨群宣傳部門,他把工作融入愛好,把愛好融入工作,為此每天激情四射,幹勁十足,充滿了快樂。本來是快退休的人,看起來也就四十出頭,精神狀態特別好。
羅素說:“惟有對外界事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的健康。”如果一個人沒有興趣愛好,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枯燥乏味,自然就沒有激情做好事情。
孩子沒有興趣學畫畫,儘管報了美術班,培養了多次還是很被動,結果只好放棄;
成年人因為沒有興趣愛好,下了班不是玩手機、刷抖音,就是說閒話、聊八卦,漸漸心情就鬱抑了,各種慢性病自然也就來了;
老年人沒有興趣愛好,退休後一下子清閒下來,大把的時間需要消磨,就會陷入無聊、失落、寂寞中。因此,心理學家建議,老年人要有適當的興趣愛好,不僅可以豐富生活內容,激發對生活的興趣,而且對延續衰老、預防老年痴呆、促進健康長壽具有積極的作用。
我媽有一段時間從老家出來城裡生活。由於白天我們都上班,孩子又上學,家裡就剩老媽一個人。突然閒下去,既無聊又沒人說話。住了一個月時間不到,老媽就鬧著要回老家,而且感覺全身不舒服,不是頭暈就是腸胃不好,去醫院檢查又沒發現什麼毛病。
後來,隔壁棟的一位老鄉大媽,邀我老媽去學跳廣場舞,剛開始老媽還不想去,後在大媽多次盛情邀請下,老媽也就去學習了,結果就喜歡上了廣場舞,天天晚上跟幾位大媽結伴去跳舞。自從學習廣場舞后,老媽的身體好了,也不吵著要回老家了。我看她每天都很開心快樂,有時在煮飯時還會哼著新學的廣場舞歌曲.....
戴爾·卡耐基說:“人人都應有一種深厚的興趣或嗜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新增滋味,同時也許可以藉著它,對自己的國家有所貢獻。”
朋友們,想要獲得高階的快樂和成功的人生,那麼就多培養一點興趣愛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