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愈發重視,運動健康領域的發展前景也受到行業的關注。那麼在未來,運動健康領域的智慧硬體產品會有哪些發展的趨勢和可能性?本篇文章裡,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運動健康領域智慧硬體產品的發展做了思考,一起來看一下。
因為我是就職於一家智慧硬體公司,其方向是做人體成分檢測,往後做關於人體姿態和體適能方向的,所以針對我所接觸的產品,進行未來健康硬體發展的最小可行性思考。
一、什麼是智慧硬體?
拿我們公司舉例,首先智慧硬體可以拆解為智慧+硬體,我看很多相關的描述就是AIOT,簡單來說就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其特性就是離不開資料,雲端儲存之類巴拉巴拉一堆(我在網上查的)。其實做的東西就是硬體配合網際網路使用的,例如小米的智慧家居、智慧工作用品、車載自動駕駛等等,個人感覺就是凸顯人機互動。
最近很火的元宇宙概念也是如此,和電影《頭號玩家》一樣,都是線下透過某種腦電波硬體裝置,將意識傳輸到類似平臺性質的地方,很像烏托邦,空想構色的國家。但現在不同往日,從比特幣開始,虛擬貨幣的交易就特別盛行,往後NFT一些數字貨幣概念興起,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扯遠了扯遠了)。
智慧物聯在當今還是AI的體現,無需依靠實時的演算法,透過資料儲存基本代號行為,透過AI進行自主判斷,例如siri、小愛同學,這都是在硬體基礎上得以展現。判斷是否是智慧硬體很簡單,需要聯網使用某些功能的產品就是。
二、運動健康領域的產品特性
首先,大健康在疫情的大環境下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奧運會期間國家針對體育健康事業釋出的一系列推文,讓我們深切地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運動健康領域下的產品,以我公司的產品為例,測量人體成分的體測儀,產品特點就是能夠測量諸如體脂率的一些人體引數,主要還是面向B端。
運動健康在目前來看,一般是機構作為主導,類似健身房、瑜伽普拉提等。
但也有很多面向C端的產品,類似fiture家的魔鏡,在前幾年很火,就是一面鏡子,裡面搭配運動課程,可以進行居家訓練,因其價格適中,佔地較小且新穎,作為魔鏡的鼻祖mirror被Lululemon豪擲5億美金收購,由此國內新勢力fiture不甘落後也推出‘網際網路+硬體+服務+內容’的體系。但終究是沒落了,如今2021年很少能聽到它們的訊息。
由此來看,運動健康領域的產品無論面向與B端還是C端,其資料異常龐大,經該資料給出的解決方案也異常關鍵,商家能掌握使用者的一手身體資料,使用者也想透過該產品提供一套屬於自己的健康解決方案。
三、運動健康智慧硬體的可能性
該類硬體往小的說有體重秤和體脂秤之類,往大了說有輔助人體修復的裝置。總體產品價格分佈跨度較大,便宜的有幾十塊、百來快的,貴的能到數十萬乃至幾十萬,有個特點就是,往往便宜的都是面向C端量產,而價格略高的都是面對B端定製化。
以我們公司為例,主要是銷售體測儀,說到底還是硬體銷售性質略高,畢竟目前的營收還是依靠這方面,所以公司的偏向就尤為明顯,產研體系優先順序很低,銷售話語權過高。
目前面向的也是健身房和工作室,內容比較單一,功能也沒有比較突出的方面,沒有技術壁壘就面臨競爭對手的同質化嚴重,並且在目前疫情的情況下,實體經濟遭受打擊,健身房在一線乃至二線大多數增量都是品牌健身房,它們一般選擇裝置都是定製化,且專項於某一品牌,以此長期合作,而三四線城市開的個人健身房很一部分覺得體測儀不需要,沒有剛需。
由此看來,專項於某一領域對於公司發展來說有些原地踏步,就等著每年的該領域增量市場來盈利,明顯是不現實的,所以拓展業務範疇是很有必要的。
諸如小米做汽車、華為做汽車,很多企業面臨商業瓶頸,因為近些年國家釋出雙碳策略下的扶持新能源產業鏈,新能源車在當下也算是熱門風口。專才在當今商業化產品中顯然不吃香,特別在中小企業,產品本身的功能差距並不大,每家企業都想從中獲利,而打破這一局面就得改變方向、拓寬疆域,於是就牽扯到產品升級乃至新品研發。
四、產品升級乃至新產品研發
企業面臨瓶頸的時候,往往升級產品、適應市場、引導風向能夠解決部分問題,而新產品的研發則可以為企業謀劃一條不尋常的路,但無論是升級產品還是新品研發,這兩條路都不好走。
1. 產品升級
有這方面的需求的情況,有可能是本產品原本涉及的領域出現了強烈的競品,類似有些公司產品引進了外部輔件接入,強化了產品的核心功能或者競品公司出現了一款現象級產品,市場反饋很好,不得以需要進行產品升級。
但硬體產品的升級並不止是軟體升級這麼簡單,它升級的一般都是韌體或者整體造型,只是功能框架並不會發生很多改變。目前就體測儀而言,產品硬體升級不外乎改變造型或者外接藍芽產品等兩種,軟體無非就是UI的改變,所以產品升級其實就是功能點的加強或者改進,涉及到硬體方面的需求改變。
2. 新產品研發
而新品研發則是推倒重來,企業需要重新審視整個一級市場,思考企業的變革乃至整個行業的前進方向。
不同於產品升級原有的思路進行升級改觀,新品需要對行業市場有深刻的瞭解,這個其實很難,類似新能源汽車,它改變了整個汽車一級市場的現狀,也改變了汽車零部件供應端上游的產品。
以我公司舉例,我覺得我公司的新品是較為失敗的,理應拓寬市場和領域的產品無論框架和功能都應該是切合商業市場的,並且是能夠改變當前商業競爭環境的,但我們公司的產品給人的感覺像是“炒剩飯”,原本是一盤好菜,一頓沒吃完下一頓你感覺就不算很好吃,再下兩頓或者三頓呢?
我個人覺得既然下定決心新品研發,並且是不同領域的產品,就不能看公司有什麼,得看市場要什麼。但仔細想想,中小企業的新品研發成本太高,每一步都舉步維艱,無數的限制著企業的發展,更新迭代並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能走出來的企業又有多少。
本來題目是運動健康智慧硬體的話題,但說著說著感覺自己太渺小了,暗歎整個市場的恐怖和企業的心酸,我只能站在我們公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每家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暗黑史”,在沒有看見陽光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陰影下的,活在陰影下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想看見光的決心和耐心。
本文由 @你的水獺男孩兒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