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這熟悉的旋律總是讓人想起那個個子不高,眼神卻堅定異常,能文能武能改革的鄧小平。
也就是這位老人的一個圈,從此讓中國走向了繁榮與富強。
如果說毛主席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那麼毫無疑問,鄧小平就是讓中國人民富了起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讓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的經濟發展從此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但又在晚冬早春之際,鄧小平離開了我們。
1997年2月19日,全世界為之哀悼,各國的報紙頭版頭條連夜報道。
這樣一位帶領中國人民真正走向了繁榮富強,又在世界外交舞臺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逝世後,全世界的媒體是如何評價他的?
時代週刊:鄧小平改變了世界,功績史無前例。
鄧小平曾經8次登上過時代週刊,在中國僅次於毛主席。
而時代週刊的評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國新聞媒體界的聲音和態度,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鄧小平更是兩次獲得時代週刊年度人物,這也足以說明鄧小平的影響之大。
鄧小平曾經說過:“我很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成為世界公民。”
前半句話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聲,可後半句話則彰顯了鄧小平不僅僅是隻專注於中國,更心繫天下,這也合理說明了在鄧小平離世之際,為何全世界為之哀悼。
鄧小平曾經兩次獲得時代週刊年度人物:
第一次是於1979年的一月,鄧小平獲評時代週刊年度人物,這一獎項說明了在整個1978年當中,鄧小平對世界的影響最大,究其原因,則是按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按鈕。
改革開放讓中國徹底向全世界展現了自己,自明清以來,中國首次如此坦率地與外界共交流,謀發展,也為日後加入世貿組織和各種多邊組織打下了政策基礎,而這一切的發生,鄧小平功不可沒。
如果說開國第一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從一窮二白到了吃飽穿暖,那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人真正意義上帶領中國人民富裕了起來。
鄧小平在1978年主持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當中來,拉開了新中國建設的新序幕。
隨後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刻地刻畫了一個富強繁榮的中國,也讓美國看到了中國的崛起。
而在個人方面,最令人動容的還是老一輩領導人心繫國家,不在乎個人名利的作為。
在十三屆五中全會上,注意到了外界對黨的第二代領導團體的高度讚賞,對第三代領導團體能否勝任新中國建設的擔憂後,鄧小平帶頭退休,將指揮權交給了第三代的領導人手裡,為維護黨和國家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97年3月,鄧小平第7次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而這一次,沒有人欣喜,全世界都在為這個偉大的改革家的離開而哀悼,時代週刊上那沉重的黑色字型也彷彿在訴說著悲痛與緬懷。
如果說鄧小平留給世人最大的財富是什麼?
那一定是鄧小平理論,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這也真正讓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重新認識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而這次的新冠疫情恰恰對比出了資本主義內生的缺陷和社會主義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
時代週刊對鄧小平給予了最高的尊敬,這不僅僅是因為鄧小平讓中國走上了一條改革的康莊大道,更是讓世界上如此多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了一個改革的模板,讓世界認識到,社會主義這條路被蘇聯走垮以後並不代表就走不通了。
日本媒體:他是個可以折服世界的領導人
日本人對於鄧小平幾乎擁有一種狂熱的崇拜,這狂熱從何而來,還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日外交正常化開始說起。
因為中日之間在近代歷史上爆發過甲午海戰,以及抗日戰爭,所以兩國民眾始終抱有對對方很強烈的敵意。
而二戰之後,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幾乎斷絕交往,自然也不可能同日本有聯絡,所以中日之間的友好交往實際上是困難重重的。
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日外交正常化以後,為了促進中國的經濟迅速恢復與發展,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踏上了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道路。
1978年10月22日,鄧小平與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進行了會面,兩國領導人的會面,深入交換了各自對於抗日戰爭和兩國未來合作發展的意見,讓兩國人民看到了中日關係是可以進行緩和的。
而鄧小平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單單是對日本進行正常的國事訪問,為中日關係打下一針強心劑,更重要的是為剛剛決定改革開放的中國吸引到高新科學技術,吸引外資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
也正是在訪問日本高新技術公司的時候,讓日本人認識到了一個和藹可親,接地氣,卻又有著大國擔當的一個鄧小平。
鄧小平訪問了很多日本企業,像當時的豐田,三洋,松下等等。
在坐上日本新幹線當時的亞洲特快列車後,鄧小平稱讚道“真是快,就像被人推著在走。”
這一通俗的話被日本媒體報道後,沒有引來嘲笑,而是讓日本人看到了鄧小平努力改變中國的決心。
在松下電器公司時,技術人員向鄧小平介紹了一款當時最新的微波爐,裡面還裝有一盤燒麥。
圖為1978年10月28日,鄧小平參觀松下電器產業公司茨木工廠時,在工廠紀念冊上題詞:“中日友好,前程似錦”
令在場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鄧小平馬上拿起了一個送入口中品嚐,說了句:“味道不錯。”
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種親和力
沒有國家元首的架子,而是真正去嘗試,像朋友一樣對待周圍的人,而在面對國家大事的時候有絲毫不迷糊,有大國擔當。這樣可敬可愛的領導人立刻在日本獲粉無數。
在鄧小平去世的那天,很多日本民眾自發地獻上白花,為這個世界偉人送上一程。日本媒體更是連天報道鄧小平,稱他是個可以折服世界的領導人。
這足以見鄧小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英國路透社:真正改變了中國
在鄧小平逝世的第二天,英國路透社發表文章,文章中說道“鄧小平敢於撇開僵硬的計劃體制而贊成自由市場力量,並讓中國的大門向世界開放,他真正改變了中國。”
鄧小平同英國的故事可以說得上是路人皆知,鄧小平一生的夢想之一就是有一天親自踏上回歸了祖國懷抱的香港。
而其中最為偉大的想法就是“一國兩制”,早些時候,英國首相梅傑發表講話,其中強調“一國兩制”的構想“充滿想象力”。
這不可否認,在這之前,誰也想象不到一個國家為何能夠擁有兩種體制,這根本不符合基本認知。
而這一制度又是最為符合當時國情的,當時的香港經濟發達,突然從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很容易讓經濟崩潰,甚至是民心不穩。
而一國兩制的提出,讓香港充分保留了自治權,同時也讓香港迴歸了祖國的懷抱,帶動了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
寫到這裡,不禁讓人想到鄧小平說過的一句話,“不管是黑貓白貓,能夠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而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鄧小平成為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先富帶動後富,經濟特區概念的提出,讓中國的發展更具特色,影響力。
讓英國人一直引以為傲的香港,被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的深圳反超,這是讓英國人最為驚歎的,鄧小平在經濟上以特有的方式方法打敗了英國式的資本主義。
這也讓英國人對於鄧小平刮目相看。
而再聊回香港的迴歸,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的會談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經典。
在會議上,鄧小平明確地表示主權問題是中國最為關心的問題,中國在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中國已經依靠自己的力量再次強大起來,再也不會像百年以前的李鴻章那樣簽下那一條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在主權問題的堅定態度讓撒切爾夫人毫無辦法。
鄧小平在之後的對話中強調到,在收回香港之後,香港問題便已經是屬於中國內政,黨中央將積極發揮政治協商這一制度的優勢,與廣大的香港各界代表來探討如何更好地治理香港,也明確指出,如果英國在1997年前故意在香港製造衝突,中方也將出手。
鄧小平在會議上還明確表示如果雙方在兩年內無法就主權移交達成滿意的協議,中國將單方面宣佈自己的政策。
這讓號稱“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不得不感到佩服,之前馬島戰爭勝利的喜悅也蕩然無存。
後來,在撒切爾夫人的回憶錄《唐寧街的歲月》中,她回憶了中英談判中的種種細節,表達了她對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的欽佩之情,認為鄧小平是個直率但不粗魯的人。
撒切爾夫人
鄧小平的離開,讓英國見證了一代偉人的消逝,和他留下的遺產的輝煌。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任由西方的幾艘堅船利炮就能征服的懦弱國家了,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站了起來,鄧小平則帶領中國人富了起來,讓我們的國人也能在外國昂首,驕傲地說出我是中國人!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他的離開讓全世界人民為之惋惜,但是他又留給世界很多很多,帶給中國一條嶄新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讓中國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逐漸成為弄潮兒,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