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馬纓丹,耀眼奪目的色澤讓人忍不住要多看兩眼。記者 石承承 攝
花期不同的馬纓丹會呈現不同的顏色。記者 崔引 攝
“你看,這花也太好看了吧,一朵花上有好幾種顏色!”
“這不是繡球花嗎?”
11月1日午後,寧波植物園,在一片開得如火如荼的菊花中,有一種也就比拇指指甲蓋稍大些的植物,憑藉著與眾不同的“顏值”,硬是闖出一條“生路”。
被遊客當成繡球花,是因為這種植物的花序確實和繡球花有幾分相似,由大量小花組成,開花時從外圍向中間次第綻放。
清代詩人、學者李調元在《南越筆記》中對這種植物有詳盡描述:“一名山大丹。花大如盤,蕊時凡數十百朵。每朵攢整合球,與白繡球花相類。首夏時開,初黃色,蕊須如丹砂,將落復黃。黃紅相間,光豔炫目。開最盛最久,八月又開,有以大紅繡球名之者。”
對比實物,“花大如盤”著實有些誇張,多數只比拇指指甲蓋大些,頂多也就比一元硬幣大些。
能在各種顏色、各種造型的菊花叢中“脫穎而出”,一下抓住遊客的眼球,跟這種植物的“顏值”和“品性”有關。
鵝黃色、橙黃色、鮮紅色、玫紅色……幾乎每個花球都會呈現好幾種顏色,而且每種顏色都彷彿經過精心
挑選,格外耀眼,甚至有些妖豔。
多數花球長得十分工整,基本是一圈一種顏色,就像是列隊等待檢閱,讓人不多看兩眼都難。
尤其是在盛花期,花開滿樹,用“花團錦簇”來形容一點兒也不誇張,老遠就能看到。
這種植物的花期還蠻長的,全年都能開花,每朵花從花蕾期到花謝期可變換多種顏色。“最佳賞期”則集中在春末至秋季。換句話說,眼下正值它“開到荼蘼”之際。
被李調元叫做“山大丹”的這種植物,其實還有個不那麼“土氣”的本名——馬纓丹,一種比較常見的園林植物。因為花序豐富,它還有“五色梅”“七變化花”的叫法。
馬纓丹的花雖然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但據說它的氣味並不好聞,甚至還有一絲絲臭味。
在花園、庭院、花壇、綠地等處,馬纓丹的身影都不算少見,但這種植物的“真性情”,可不像其外表那樣“人畜無害”,而是全株及根有毒,且還具有化感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會抑制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因此在引種栽培上要格外小心。
記者 石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