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段時間熱度最高的電影,那無疑就是講述抗美援朝英雄事蹟的《長津湖》,沒有之一。
相信每個觀看過影片的人,都會被志願軍戰士為國征戰、英勇堅強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用犧牲和熱血換來的,我們也絕不會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就在《長津湖》如火如荼上映的時候,我們也找到了身邊這些最可愛的人。
近日,江川路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專門組織力量對居住在江川地區的五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採訪,送上了新時代年輕一輩的祝福和感謝。
五人之中,我們首先見到的是今年已經93歲的呂庭訓。
拍照當天,老人一身戎裝,雖然年邁卻依舊能看出,當年的精氣神。回憶起參軍的歷程,老人滿眼自豪,“我17歲參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
呂庭訓記得接到北上入朝的命令時,正在吳淞口訓練海戰。但是,軍令如山,當天部隊就登上了北上的火車。
如今,再也不用擔心在天空中,受欺負了
和呂庭訓老人一樣,十幾歲入伍的朱伯民老人,今年已經88歲。年輕時候的朱伯民奔赴朝鮮時是難得的技術兵種。
當時,他隨部隊入駐丹東,在空軍部隊中擔任機修。他告訴我們,那時候志願軍的飛機,很多是前蘇聯使用過的飛機,雖說前蘇聯派遣了專家在基地進行指導,但由於缺少翻譯,國內的工作人員還是要自學研究飛機的修理原理,摸著石頭過河。
老人說,必須承認的是,在空中力量對比上,當時的志願軍和敵人相差甚遠。不但飛機數量、質量不能同日而語,在飛機的更新、更換的能力上更是天壤之別。這就需要我們對於不多的飛機更高效率地維修保障,更為棘手的是,雖然身處後方,但危險也同樣隨時發生;
“我們每隔半小時,就要停下手頭的工作,躲進貓耳洞。”當時的情況每半小時就會開展巡邏轟炸。所以,防控避險耗費的時間,只能透過加班加點,進行彌補。
因此,在朱伯民的記憶裡,當時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吃飯也多是在機庫啃土豆,為的就是能儘快掌握更多維修技能,保障戰機奔赴戰場。
朱伯民在採訪最後,說他知道我們現在最先進的戰鬥機叫殲20,我們也終於有了和美國一樣好的飛機。
已經88歲的王錫榮老人脫下襪子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戰爭留給他的瘡疤。“我的腳趾就是在那次戰役中凍傷的。”從老人的緩緩講述中,我們聽到了那個熟悉的地名——長津湖。
王老是跟隨第二次戰役入朝的部隊,進入長津湖戰場的。當時正是漫天大雪,但由於出兵緊急,許多部隊還沒有配備足夠的禦寒裝備。作為後勤參謀,王老就駐紮在長津湖戰場的師部機關,儘管還不在戰鬥一線,寒冷還是讓老人記憶猶新。當時的駐地只有帳篷,沒有房屋,地面的積雪足有半米,小腿和雙腳就長期陷在積雪中。王老的雙腳就是這樣凍傷的。
“到後來,腳已經沒有知覺了,那個天真是冷,我當時和冰雕連距離只有幾公里。”
王老說,他那時候就聽說就在前方几公里,有戰友成建制地凍死在了戰鬥崗位,卻依然保持著準備進攻的姿態。正是這些英雄,極大地摧毀了敵人意志,完成了全殲美軍“北極熊團”的壯舉。
事後統計,當時參戰的志願軍27軍80師和81師在這一次戰役中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
老人說到自己戰友和所見所聞的時候,也紅了眼圈。他告訴我們,當時所謂的老兵,也就是20歲左右,新兵更是有很多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異國他鄉的冰天雪地之中。
隨時,準備拿起槍補上去
和王錫榮老人一樣,在朝鮮經歷了生死考驗的惲寶林,雖然已經88歲,但是回憶起這段崢嶸歲月,依舊眼中放光。
“解放軍進入上海,紀律嚴明睡馬路,那時我就立志要參軍”,就這樣,惲寶林16歲瞞著家人,考入瞭解放軍第三通訊學院,學習無線電報務專業。剛剛畢業,老人就跟隨著部隊,來到了朝鮮戰場。
他所在的通訊連,駐紮在朝鮮山中的一個小村落,整個村子破敗荒蕪,而且因為要隱蔽,後勤供應不能太過頻繁,所以惲寶林也和一線部隊一樣,伙食常常靠著吃炒麵,啃土豆。
而且因為無線電電報很容易引起敵軍的定位,挨炸成了家常便飯。一有飛機飛過,就要鑽坑道,那就更是潮溼、寒冷,沒吃沒喝。
老人說,有一段時間,發報的任務突然激增,睜眼就工作,每天幾乎不閤眼,電報接髮量多到驚人,事後才得知,是前方打響了上甘嶺戰役。
這一場持續43天的戰鬥,敵軍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戰場上,投入了數百門火炮坦克,出動了幾千架次飛機,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平均每秒鐘就有6發炮彈爆炸,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二戰最高水平。
志願軍與敵軍在這裡反覆爭奪陣地59次,共擊退敵軍立體衝鋒900多次,最終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惲寶林說,當時看著戰報,聽到震耳欲聾的炮火聲,他們早已沒有了害怕,而是摩拳擦掌,準備著前線一旦需要,他們也會拿起槍,衝上去。
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去的
和之前幾位相比,王志祥是真正從學生走向戰場的戰士。年輕時候的老人,形象俊朗、英氣逼人,在讀高中時,他看到徵兵通知,毅然報名加入了志願軍。在戰場上,他一開始加入了工兵部隊,為戰鬥部隊修橋補路。後來,因為形象好、有一些文藝底子,在文工團的甄選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管樂手以及舞蹈隊員。
“那個時候,我們就在各個部隊的駐地演出,雖然不用和敵人面對面,但也時常也碰到危險”,
王志祥就回憶說,有一次他們在一個山地的駐地排練,敵軍的戰機正對著他們的營房進行了轟炸。王志祥老人當時正好被派前往炊事班幫忙,倖免於難。老人說,當時衝到現場,看到十多個原本載歌載舞的年輕戰友,已經是血肉模糊。有一個女戰士,還不滿20歲,被炸成了兩截,幾十分鐘之前,還在準備著為戰士們唱歌,可是轉眼之間,生命就成了絕響。
王志祥告訴我們,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慘狀,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更多的是對於敵人的仇恨和憤怒。說到這裡,老人有些激動,他正起身,看著小編說道,“保家衛國,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會去的”。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江川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