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會戰是1939年冬1940年夏,在粵北地區進行的兩次會戰,是廣東抗日戰爭中兩次規模最大、戰鬥最烈、影響較廣的戰役。
1937年10月12日,日軍在廣東惠陽大亞灣強行登陸,分兩路直逼廣州。1938年10月12日,廣州淪陷。國民黨軍隊退守清(遠)、從(化)、花(縣)、增(城)、翁(源)一線,總部駐翁源三華。國民黨廣東省府、省黨部、第四戰區長官司令部北遷韶關,韶關成為廣東戰時省會。雙方處於對峙狀態。日軍因兵力所限,僅佔領了廣州附近一小塊地區,後擴至英德、翁源一帶。
1939年12月,日軍企圖擴大外圍並打通粵漢鐵路,向粵北發動大規模進攻,爆發第一次粵北戰役。日軍調集6萬人,華南派遣軍司令長官安藤利吉中將指揮,於12月17日由廣州及外圍分3路向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防區發動進攻。中國軍隊近12萬人在花縣、清遠、英德、從化、增城、翁源等縣境內與日軍展開激戰。持續一個多月,至1940年1月16 日日軍全部退回廣州及其外圍地區,主力轉赴桂南作戰。雙方又恢復對峙狀態。
1940年5月中旬,日軍又向粵北發動大規模進攻,爆發第二次粵北戰役。日軍第十八師團和一〇四師團一部自增城、花縣、從化等地向北進攻。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在派潭、良口等處與日軍激戰。歷時20多天,雙方傷亡慘重。至6月8日,日軍全線後撤至5月中旬以前的陣地。是役粉碎了日軍攻佔曲江、威脅湘桂後方的企圖。
1944年底,日軍集中兵力,南北合擊粵北,經過20多天的激戰,韶關等粵北大片地區陷落,日軍打通了粵漢鐵路交通線。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由韶關、連縣轉遷龍川。
——《廣東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