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師傅一起參加了幾次與其他拳友的交流會,有的是講座形式,有的推手交流!
第一次是區太極拳協會會長請了一位楊氏的老師來舉辦講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件事:
1.一句話。這位老師講了一句話:“太極拳不就練這一段骨頭嘛!”,指的是腰椎和尾骶骨組成的區域。我覺得有道理,從此以後,這句話刻入腦海;
2.一件事。當時在座的有位練陳氏的老師,以前交流過,為人既熱心又傲嬌。在交流會上他時不時地向那位老師發難,搞得做客老師很尷尬。最後在推手環節,兩人發生比較激烈的對抗,最後不歡而散。這讓我意識到,練太極拳沒有練到修心,那算白練了!
那時候,我還是小白一枚,也沒有水平和人家搭搭手。
第二次是和本區的幾位拳友進行推手交流。這時候覺得自己根勁有了,可以和別人抗一抗了。幾輪下來有輸有贏,自己也累得夠嗆!透過這次交流,對自己的整和根勁有了現實的體會,知道自己能夠做到這些了,說明平時練得還行,基礎的東西有了。不過自己清楚,這哪是太極拳推手啊,只不過是賣傻力氣的爭強好勝而已!
第三次是與外區的幾位老師交流,這次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太極拳推手真的可以這樣玩!
這次交流離上次交流也有近一年的時間了。這段時間裡依照師傅的指點進行調整。師傅說:“你有整的東西了,但這種整屬於僵整,硬梆梆的一塊,缺乏靈活性。要把僵整、根勁逐步化開,進入柔整階段。”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自己開始注重這方面的練習,慢慢地化僵為柔,伴隨著感知力逐漸增強,對意、炁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意和炁的現實體會遠不是自己原來的理解。這些心理和身體上的準備,為下面和各位高手們交流做了鋪墊。
淵源是這樣的:
師傅和一位師兄在市區尋師,有幸結識了幾位老師。他們主要以練吳式拳為主,幾位老師對拳理的領悟相當高深,同時展現出的化功也非常精細!因與師傅投緣,十幾年來一直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時常和他們聚會交流。這次是應那位大師兄邀請來我們這裡指導。
老師們的年齡都不小了,當時最年輕的一位年齡也要近五十了,最大的那位老先生快要九十歲了,但都精神矍鑠,神采奕奕!
我有幸和幾位老師試了試手,真是驚到下巴掉下來了!
一位八十歲的奶奶級前輩,我和她推時,她說“來來來,想辦法推到我!”,但是我怎麼推就是推不到她。別看老奶奶滿臉皺紋,體形發福,可身體出奇的靈活,我的上半身都快趴到地面了,就是摸不到她的身體。然後她說“還進不?你不進來,那我來了啊!”,然後我手臂突然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傳來,直接把我給頂了出去!
哇,這……這哪是八十歲老人的力量啊?!我頓時震驚了!!!
隨後嘗試幾次都是如出一轍,老奶奶說“你手臂要放鬆,放鬆,不要去管它,動腰胯,意識進來!”。哎,沒辦法,身體不夠松啊!一動先動手。
後來才知道這位奶奶60歲開始學太極拳,之前一直愛好國標交誼舞。有次她太極拳老師想學國標,作為交換,她跟他學太極拳,一晃20多年過去了,老奶奶自己也成了高手!
第二位老師,身材瘦瘦,身高大概170,看上去弱弱的,沒想到比之前的那位奶奶還厲害!真的是讓我感受了一把什麼叫“摸不到”,“推不動”,“走不了”!
剛開始搭手,不像前面那位奶奶兩隻手抓著牽引我,這位爺爺,手始終就在那擺著,我的手迎上去,但就是感覺不到他手的分量,不管怎麼動,都是沒分量,空空的。這只是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他讓我頂實他的手,並叫我儘量用力推,但是我就是“推不動”,原先自信自己的根勁很紮實,這時完全沒有用。這是第二種情況;
最厲害的來了!他兩隻手輕輕抓住我的手腕,讓我想辦法掙脫。哈哈,結果可想而知,根本掙脫不了!他的兩隻手像繩子一樣捆著我,從手上傳遞過來的力量根本無法抗拒,整個人被他“牽動”,啊,不對,應該是“抽空”,身不由己,被他拉過來扯過去。
“好尷尬呀!”好歹也算是青壯年,體質體力都不差,但連兩位老者都沒辦法。這時讓我想到《太極拳論》中“耄耋御壯”絕非虛言!
還有幾位老師的功夫也非常好!他們強調“意炁”在推手時的運用。
有位老師就說:“用意就要‘行雲流水’!多看看雲怎麼飄的,水是怎麼流的!”。與他推手時,我的感覺就像在水裡漂的船,水流根據他的解說,從不同方向上湧來,有的從上而下,有的從側至中,我這條船就跟著他的意之水隨處飄蕩。
另一位年輕些的老師讓我體會了有沒有頂頭懸的區別。當我沒有做到頂頭懸的時候,人鬆鬆垮垮的,被他輕易推出,但當頂頭懸做好時,立刻整體性得到加強,他同樣的力,就能夠被我回彈。
還有的老師聽勁相當好,和他們兩手相搭時,我的輕微意念變化都被他們聽到,做出相應的變化。
經過上述的交流,不得不驚歎什麼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簡直太神奇了!
感謝各位老師的展示和解說,讓我能一瞥太極拳的高深妙趣!透過這次交流也進一步印證了師傅平時指導的內容,在堅定學拳的信心上又增加了一塊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