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廖振華 張佳男 張偉 隋一範
東部戰區海軍機動岸艦導彈某團,被譽為“海岸霹靂第一團”,是海軍第一支新型機動岸導部隊。建團以來,該團官兵深刻領會習主席關於海軍轉型建設的指示要求,站在資訊化海戰最前沿,自覺把“忠誠精武、科學求實、驍勇善戰、機動制勝”的海岸霹靂精神融入血脈,不斷錘鍊管控海域安全的過硬本領。
號手就位
閩東深山,子夜時分,夜黑如墨。隨著一陣緊急集合哨聲,“海岸霹靂第一團”開展的全要素全流程發射演練拉開帷幕。在微光條件下,一臺臺戰車如霹靂閃電奔向作戰海岸,官兵們快速處置特情、裝定諸元、起豎導彈。該團參謀長黃傑告訴記者,在發射演練中,他們把發射單元、技術保障等建制單位組成突擊群展開行動,按照“突擊群研課題、建制連出訓法”的思路,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不斷提升應變備戰能力。
黃傑:我們以戰備任務為牽引,以實戰化訓練為抓手,逐步形成以突擊群為戰備訓練主體的扁平化指揮作戰模式,確保部隊指揮資訊不落地,敵情發現即打擊。
利劍出鞘
作為海軍第一支新型機動岸導部隊,“海岸霹靂第一團”組建之初,面對“無大綱可依、無經驗可鑑”的處境,官兵們摸索出“邊接裝、邊訓練、邊建設”的新模式,創下了新組建部隊“當年接裝,當年實射導彈,當年形成戰鬥力”的先例,蹚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之路。負責技術保障的二級軍士長陳立介紹說,去年5月,團裡列裝了某新型導彈系統,他和戰友們集智攻關,探索出多項創新成果,大幅提升了人裝結合的效率。
陳立:我們設計研製了吊具停放車,現在進行導彈技術準備時,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完成,不但節省了大量人力,還大幅縮短了導彈技術準備的時間。
吊裝訓練
轉型建設征途漫漫,不會輕輕鬆鬆就能成功。去年,該團組織突擊群實戰化演練,導彈戰車剛佔領陣地,卻突然發現通訊中斷;遠方剛通報空情,導調組隨即下達更換髮射陣地指令;導彈即將發射時,再次傳來“更改打擊目標”……特情頻頻來襲,個個都發生在“節骨眼”上,讓官兵們措手不及。由於這次演練不按原來的“套路”進行,最終成績並不理想。
團長高海軍:抓訓練,就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我們從細處入手,向實處用力,著力消除“仗打不起來”“不思打仗”的雜音,破除“當太平官、和平兵”的沉痾積弊,用“隨時能戰”的思維審視各項工作,純淨備戰之風,引導官兵切實按照習主席推進海軍轉型建設的要求,瞄準世界一流,銳意開拓進取。
莊嚴宣誓
行如閃電,攻似霹靂。該團政治工作處主任朱利民介紹,在戰鬥力建設探索和實踐中,“海岸霹靂第一團”注重傳承“全面過硬、常備不懈”的光榮傳統,深入挖掘“海岸霹靂精神”內涵,不斷豐富拓展海岸霹靂文化,把紅色基因深深植根於官兵血脈,為鍛造攻防兼備的岸防部隊,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
朱利民:作為“海岸霹靂第一團”,編制序列是第一,實戰能力也必須是第一!“忠誠精武、科學求實、驍勇善戰、機動制勝”,這十六字的“海岸霹靂精神”,時刻激勵著全團官兵爭第一、創一流,當樣板、樹標杆,隨時準備以“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意志,投入到備戰打仗中去,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枕戈待旦
“形似閃電傲視海疆,攻如霹靂劍指大洋……”這首由官兵自創的《海岸霹靂之歌》,深深激勵著官兵傳承“海岸霹靂精神”,切實用實際行動譜寫轉型建設的輝煌篇章。團長高海軍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岸霹靂第一團”出色完成重大演訓任務40多次,連續13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高海軍:我們要始終保持枕戈待旦、常備不懈的精神狀態,持續強化紮根前線、勇當前鋒、走在前列的行動自覺,堅持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部隊最缺什麼就專攻精練什麼。我們的目標是,努力鍛造一支“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海岸精兵勁旅,確保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準、防得住”。
(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