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世上沒有小生意,只有小老闆。如果你的眼光夠好、實力夠硬,一隻雞的生意也能撬動千億級的市場。
一如被稱為“中國雞王”的傅光明。
38年前,他還是機關單位的一員,偶然間看到了報紙上報道的“美國人養肉雞成長迅速的訊息”。
如果是一般人看到這樣的資訊,就會認為這是個為博人眼球的誇張報道。可在耿直的傅光明看來,這並不是無的放矢。
他相信了這個報道,並認真做了一番研究。最終在創業熱潮的感召下,辭去了機關單位的工作,下海創業。
一開始,在光澤縣城當地的一個村子裡承包了廢棄的養豬場,並將它改造成養雞場。
很可惜第一次幹養雞場的傅光明沒有任何的經驗,頭批600顆雞蛋破殼的只有一顆,而且還是隻公雞。
雖然遭受了這個打擊,但是傅光明並沒有放棄自己養雞的決心,反而是向銀行貸款了兩萬元繼續做農場。
甚至在貸款前,傅光明都已經做好了2萬元虧掉去坐牢的思想。
此後,深感自己經驗不足的傅光明跑遍了全國各地考察各個地方的肉雞品種,最終選中了令自己滿意的紅波羅白羽肉雞。
而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後,傅光明的二次孵蛋總算是沒有出錯。經過21的辛勤照看:3小時看一次溫度計,6小時翻一次蛋,小雞的出殼率達到了83%。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也更加堅定了傅光明創業養雞的想法。從此,傅光明的生活就圍繞著選蛋種,孵化蛋種,養雞了。
當然在創業的過程中,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都是交替著前行的。
從1983年到1994年的十年間,傅光明和他的養雞場遇到過洪災、肉雞銷售渠道、資金不足等問題,但每次傅光明總能憑藉著三分的運氣和七分的努力使他的養雞場渡過難關。
到了1994年,聖農在傅光明的經營下已經發展得有聲有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
有句話叫花開香自來。聖農集團的名氣很快就吸引來了肯德基和麥當勞兩家大客戶,簽訂了供貨協議。
等到聖農和肯德基麥當勞合作的訊息傳出後,似乎就帶來了群眾效應,各家的供應商也紛沓而至。
一時間,聖農集團的業績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到了2003年,聖農集團的年銷售額更是從千萬級跨入了億級。
更不用說到今天,曾經的小養雞場早已變成了年營收百億,擁有500多個生產基地,多個子公司,3萬多員工的大集團。
而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後,傅光明也沒有忘記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對其他的企業。當自己的企業因為洪災而受損3000萬時,傅光明第一時間考慮的並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其他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為此,他不惜拿出了另外的3000萬與其他企業簽訂了借款合同,幫助其他企業擺脫資金難題。
對社會,他儘自己的每份力。為學校捐款設立助學金;捐款成立醫院;當地震、洪災來臨後,他也從來沒有吝嗇自己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