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上共4次歸還我國領土,它是歸還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嗎?事實上,歸還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我們的西南鄰國:巴基斯坦,在1963年巴基斯坦歸還了中國約5800平方公里的領土,創下歷史之最。而歸還的這一塊領土被我們稱之為“喀喇崑崙走廊”,而此前這是巴屬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那麼,巴基斯坦為什麼要向中國歸還領土呢?這塊領土曾在歷史中扮演過什麼樣的角色?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一條走廊,如何撐起繁盛絲綢之路?
相比歸還領土的面積,喀喇崑崙走廊的地理位置對我國而言更具有其獨特的戰略意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古代時絲綢之路的路線,我們便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公元前202年,漢武帝派張騫自長安出使西域,開闢了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但事實上,途徑今天新疆地區的絲綢之路,根據天山山脈劃分為南北兩線。其中,北線雖然路途平坦,水源豐富,但卻經常遭到匈奴等遊牧民族的襲擾。而絲綢之路的南線,雖然水源稀少,環境惡劣,卻也相對安全:而喀喇崑崙走廊,正位於絲綢之路的南端。在重山疊嶂之下,喀喇崑崙走廊是絲綢之路南端通往印度河流域,開展商貿的唯一通道。在匈奴猖獗時期,喀喇崑崙走廊的繁榮程度甚至一度要高於北段走廊,因此也有著“絲路生命線”之稱。為了保障喀喇崑崙走廊和其他地區的安全,公元前60年漢王朝還特設“西域都護府”來拱衛邊疆防禦,這也是喀喇崑崙走廊被納入我國版圖的最早歷史證明。
但為什麼昔日這條絲路南段的大動脈,到後來卻慢慢衰落了呢?到了唐朝時期,中原王朝實力日益強盛,西域地區絲路北線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擾越來越少,因此位於絲路南線的喀喇崑崙走廊也就失去了此前的地域優勢,在唐朝時期漸趨荒蕪。加之古時的孔雀河斷流、蒲昌海乾涸,使南段的水源補給越來越少,因此喀喇崑崙才逐漸成為了一片“不毛之地”。但即便如此,我國卻依然沒有放棄對這一地區的主權。到了元朝時期,我國更是將喀喇崑崙納入直接管轄範圍,並且長期派兵駐守。
喀喇崑崙走廊的命運轉折點在清朝。1840年鴉片戰爭暴發後,清朝將自己國防的大部分精力應用於“海防”,而對於西部地區“陸防”的精力投注越來越少,而這也是我國自近代以來邊疆地區屢遭蠶食的重要原因。1895年後,清朝甲午戰敗,國力更趨衰落。正值清朝自顧不暇之際,英國派遣克勞德·麥格唐納爵士於1899年向中國下達“通知”:通知中要求中國應和英屬印度重新劃定邊界,將喀喇崑崙走廊讓渡給英屬印度——英國的理由也十分簡單:因為在英國進行擴張的同時,沙俄也在清朝新疆一帶動作頻繁。英國擔心如果自己動作遲緩,那麼喀喇崑崙走廊很有可能落入沙俄之手,進而對英屬印度產生威脅。雖然清政府並沒有對英國的“通知”做出任何回應,但是英國還是派兵佔領了喀喇崑崙走廊,將其劃分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漸趨衰落。根據《蒙巴頓自治方案》,原從英屬印度脫離出的印度、巴基斯坦分別於1947年8月宣告獨立,而毗鄰巴基斯坦的喀喇崑崙走廊也自然被劃給了臨近者,成為了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為何歸還中國5800平方公里領土
在對中國進行領土歸還之前,巴基斯坦一直將喀喇崑崙地區視作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並且堅稱對這一地區的主權。而印度則認為,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都應劃給印度,因此喀喇崑崙地區也自然應該是印度的“囊中之物”。為此,巴基斯坦和印度於建國後的兩個月,便暴發了一次圍繞克什米爾開展爭奪的戰爭,史稱為“第一次印巴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印度奪取了克什米爾三分之二的領土和人口,但位於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的喀喇崑崙走廊依然牢牢掌控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那麼,巴基斯坦為何要將自己此前視之如命的領土歸還給中國呢?這就需要我們來看巴基斯坦歸還喀喇崑崙走廊的時間:1963年。熟悉中印兩國關係史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1962年我們和印度之間發生了什麼——在1962年的6月至11月,印度悍然在我國邊境挑釁,襲擾我國西部邊境地區,但卻最終被我軍成功擊退。經此一役,我軍僅傷亡1419人,而印方則傷亡8865人。在中印兩國當時綜合國力均衡,但同時印度有美、蘇兩大國同時支援的情況下,中方仍然能打出近1:8的戰損比,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對於當時屢屢侵犯鄰國的印度而言,它這次無疑是“碰了釘子”。而中國軍隊的軍事實力,顯然是讓“屢戰屢敗”於印度的巴基斯坦感到羨慕的:如果自己擁有和中國一樣的軍隊實力,那麼會不會就不再受印度的欺負了呢?
因此,巴基斯坦便最終於1963年和中國正式達成談判協定:將580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歸還給它原來的主人:中國,以尋求和中國之間的友誼。但實際上,早在1961年時,巴基斯坦便多次表達了向我國歸還領土的意願,卻遭到了我國的拒絕: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在當時,我國對收復喀喇崑崙走廊還是有戰略層面的顧慮的,認為收復喀喇崑崙走廊的條件尚不成熟:其一,巴基斯坦在當時是美國的戰略合作伙伴,1954年巴基斯坦和美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援助協定》,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在南亞地區的重要盟友。而當時美國是對中國採取敵視態度的,因此中國對於和巴基斯坦最初的接觸,仍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其二,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展前,中印兩國都曾參加過萬隆會議,在第三世界國家均具有顯著的影響,雖然偶有邊境摩擦,但是兩國在“面子上還算說得過去”,如果當時中國接手喀喇崑崙走廊,那麼便不得不考慮印度對此的反映。而在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暴發後,中國認為收復喀喇崑崙走廊的時機已經成熟,因此才與巴基斯坦簽署了這一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協定正式簽署前,中巴兩國已經在1962年的10月開展關於歸還喀喇崑崙走廊的談判,而在1962年10月正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白熱化時期,在談判桌前見證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績的巴基斯坦談判代表,更是由此堅定了將喀喇崑崙公路歸還給中國,和中國人民締結友誼的決心。而為了給中國人民吃下一顆“定心丸”,巴基斯坦更是表示“如果未來中國有重返聯合國的打算,巴基斯坦將投下贊成票”。這更讓中國人民由此看到了巴基斯坦人民的誠意,因此在1963年兩國關於歸還喀喇崑崙走廊的協定正式達成,中巴邊境才有了今天的樣子。而兩國人民的友誼,也正是從此開始。
在協定簽署後,闊別中國多年的喀喇崑崙走廊一帶最終又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巴基斯坦則獲得了中國人民的友誼,中巴兩國因此獲得了“雙贏”。但對此感到最為不滿的便是印度,本來喀喇崑崙走廊隸屬於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之所以和巴基斯坦多次開展戰爭,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希望將克什米爾地區全部收入自己囊中,如今時隔自衛反擊戰一年這塊原克什米爾內的領土便落在了中國的手裡,這讓印度拿下“全部克什米爾地區”的野心幾乎就此成為了一句空話。因此,印度媒體多年宣稱巴基斯坦是印度半島的“賣國賊”,但這卻依然改變不了中巴兩國人民締結友誼的堅定決心。隨著中國在喀喇崑崙地區基建和國防力量的增強,印度此前的口號也只能不了了之。
喀喇崑崙走廊,中巴友誼的紐帶
時至今日,喀喇崑崙走廊已經迴歸祖國的懷抱長達58年,在這58年的時間裡,喀喇崑崙走廊重新煥發了它歷史長河中原本的生命力,並且堅定地成為了鞏固中巴兩國之間友誼的陸上紐帶。
喀喇崑崙走廊的迴歸,對於中巴兩國之間是意義非凡的。從中國的角度而言,喀喇崑崙走廊可從陸路直通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繞過了馬六甲海峽。而中國的貨輪則可從中東地區購買石油,並運輸至瓜達爾港,再經過陸路運輸或管道運輸,直接將源源不斷的石化能源送至中國,從而大大保障了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而對巴基斯坦來說,之所以在1963年寧可將58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歸還給中國,也不願意自己攥在手裡的原因在於:如果喀喇崑崙走廊未來落入印度之手,那麼不僅中國到瓜達爾港的運輸線路將被切斷,巴基斯坦也將從此失去中國援助的陸路通道,長此以往巴基斯坦必然將在和印度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喀喇崑崙走廊迴歸中國,對於中巴兩國而言是真正“物質上的雙贏”。而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也在為喀喇崑崙走廊的繁榮譜寫一段新的傳奇。
同時,喀喇崑崙走廊對於我國的西部國防也有著非凡的戰略意義。從地圖上看,喀喇崑崙走廊距離我國的阿克賽欽地區僅有40公里的距離,而阿克賽欽貫通新疆、西藏地區,對中國西北地區的戰略發展都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我國於此修建的喀喇崑崙公路,不僅能夠促進中巴兩國經濟建設的繁榮,同時也是對我國西部邊疆地區的後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而喀喇崑崙走廊迴歸我國後,克什米爾地區的和平和安定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吞併克什米爾地區一直是印度霸權主義的野心,而中國的喀喇崑崙公路十分臨近克什米爾地區,如果印度想要於克什米爾再度點燃戰火,欺凌巴基斯坦,那麼它便不得不考慮到中國力量的存在。因此,喀喇崑崙走廊的戰略意義不僅是對於我國,它也一直為世界的和平和安寧默默無聞地付出著貢獻。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最後,衷心感謝那些為我國邊境默默無聞奉獻的一線人員,以及那些曾在外交場上縱橫捭闔的工作者,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擁有一個完整而具有尊嚴的國家,而我們每一位公民,也都應義不容辭承擔著拱衛國家邊疆的歷史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