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喝白酒不能加冰?
我們得從健康和口感兩個方面來講
一、從健康角度來說
從健康角度。白酒完全可以加冰飲用。不知道是哪裡流行起來的說法,說白酒裡含有微量甲醇、甲醛這些有害物質,加冰會影響這些物質的揮發,對身體有害。
首先,所有正規白酒產品,甲醇含量是非常微量的,國家標準是穀物類白酒甲醇含量低於0.04g/100ml,對於健康這完全是在安全範圍以內的。而且甲醇沸點是65攝氏度左右,本來含量就很微小的甲醇,你指望它溶於酒水之中,然後在喝一杯酒的時間能揮發多少?指望靠酒在室溫下去揮發甲醇(而且是國家標準安全範圍內的),以此讓喝酒更安全?真實情況是你就算把酒倒進杯子裡放幾個小時,酒揮發了一半,那也是酒裡的水、乙醇、甲醇一起揮發,而其中甲醇本來就是極其微量的,你沒有少喝多少甲醇,而是你少喝了半杯酒。報這樣心態的人我建議你少喝兩杯酒,這樣最健康。
而且幾乎所有烈酒裡都含有微量的甲醇,其中龍舌蘭酒的甲醇含量最高(墨西哥對龍舌蘭酒的甲醇含量法規標準中,甲醇含量稍高於中國),但墨西哥人認為這個標準對健康無害。這正是中國市場上龍舌蘭酒品牌很少的原因(一般只有金快活和銀快活等兩三個品牌),即使我國已經將龍舌蘭酒甲醇含量放寬到0.3g/100ml(白酒的7倍多),但多數牌子按照中國法規,甲醇依然是超標的。
許多人談到“白酒冰飲”問題,一面認可這些洋酒可以加冰,一面說白酒加冰影響甲醇揮發,不安全。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
二、從口感上,飲用白酒能加冰嗎?
口感上,白酒不適合加冰,但在適宜的情況下可以冰鎮飲用。如果白酒加冰,冰塊融化,就成了白酒兌水,味道肯定就變差了。對於白酒的口感,反正我覺得不適合像威士忌那樣兌水、搞水割,也不適合加冰。
但是,白酒冰鎮飲用,在一些情形下是可以的,甚至效果還挺好。
例如炎夏傍晚,櫃子裡拿出的白酒都是溫乎乎的,喝得整個人一股溫吞感。這時你提前把酒(尤其是芳香酯類物質少、口感清爽的清香型白酒)冰一下,倒在小酒杯裡,一飲而盡,再搞點小冷盤。這種喝法是很清爽的。前提是你胃沒毛病,可以喝冰的東西。
這種“冰飲”的白酒喝法,其實是和冰鎮伏特加是一樣的。尤其是對於二鍋頭這類清香型白酒,口感很爽利,稍微習慣一下,就沒有任何違和感。因為清香型白酒本來芳香脂類物質不是很豐富,冰鎮後對酒的香氣影響不大。這時搭配冰鎮生醃皮皮蝦這類刺身類海鮮,冰涼凜冽的酒體正好能夠蓋住海鮮刺身的腥味,還特別適合。
再如豉香型白酒。廣東以外的人很多都喝不慣豉香型白酒,常溫下喝會覺得入口有點膩。這時也可以冰一下。濃郁豉香風味在低溫下確實會變淡,但也會變得更清爽適口,喝起來別有風味。這就類似於受不了泥煤味威士忌,就加點冰塊,讓威士忌變得更適飲。
所以,對於一部分白酒(例如二鍋頭、姜小白這些芳香酯類物質較少,口感清爽型的白酒),在特定情景(例如炎夏),如果你願意,是可以冰飲的。而且時間、地點、酒品、配菜都合適的話,冰鎮飲用白酒還別有一番情趣。
總之,將白酒冰著喝並不是什麼大禁忌。
三,白酒冰鎮飲用,最大的阻礙是文化隔膜。
白酒冰著喝,就和讓蘇格蘭人把單一純麥威士忌溫著喝是差不多的。未必不能弄,但由於大家的既有認知,會覺得這麼弄有點奇葩和格格不入。可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裡的硬漢偵探馬洛,感冒了還把黑麥威士忌兌熱水喝呢。白酒冰著喝,我們可以覺得和我們傳統的文化有隔膜,但沒有必要誇大這種禁忌。
就像坐月子,中醫說要坐月子,可美國歐洲俄國女性生完孩子,也沒見坐月子,人家還不是照常過日子。俄國人、北歐人喝冰伏特加,咕咚咕咚的,也沒見像中醫裡說的落下病根兒。
所以我覺得,願意堅守我們傳統酒文化,不冰著喝白酒,挺好。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場景搞點冰鎮白酒,也沒啥不好。總之不是什麼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