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關於我們的近鄰,新興的發達國家韓國,中國的網路上有很多流言。這些流言大多圍繞著韓國的農業產生,比如韓國人吃不起肉,吃不起白菜之類的。流言止於智者,作為一個新興的發達國家,韓國人當然不可能吃不起肉,吃不起白菜。實際上無論是聯合國資料,還是經合組織資料,都顯示韓國的年人均肉類消費量要高於中國。
但有句話說的好,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只所以會有這些流言的產生,自有其原因。流言的產生,基於兩個原因:一是韓國的糧食自給率低,韓國的口糧自給率為47%,綜合糧食自給率則僅為25%;二是韓國的本土農產品價格昂貴,在本輪食品漲價之前,韓國本土牛肉400-500元/斤(人民幣,下同),豬肉70-90元/斤,一棵白菜10多元一棵。至於本輪漲價後的韓國食品價格,大家可以從新聞上去了解,我就不多說了。不過好在當今時代可以全世界採購,否則韓國人還真的有可能吃不起肉類蔬菜。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韓國這種糧食自給率低,本土農產品價格昂貴的呢?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都從韓國面積狹小人口眾多,地形多山耕地面積少的角度來解釋。我不能說這種解釋完全沒有道理,但絕對不是根本原因。我們只需要簡單比較一下,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韓國的耕地面積是170萬公頃,年糧食總產量約450萬噸,每公頃年糧食產量2.65噸。法國耕地面積1800多萬公頃,年糧食產量6400多萬噸,每公頃年糧食產量3.56噸左右。如果韓國的糧食單產達到法國的水平,韓國的糧食產量將達到605萬噸,比現有產量提高1/3。
而且上述比較並沒有考慮實際用於糧食生產的耕地比例,法國大量的耕地用於糖料(甜菜)、園藝(疏菜、花卉、水果)、飼料作物的生產,用作糧食作物種植的比例較低。如果按照韓國自身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假如其達到法國的單產水平,韓國完全有實現基本糧食自給的潛力。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韓國的糧食單產達不到法國的水平呢?
是氣候因素嗎?韓國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南部沿海和濟州島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侯。全國所有地區的年均溫度皆高於10℃,濟州島高於15℃。韓國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高於1000mm,而且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70%以上。而且其全國大部分地區,夏季平均溫度都在24℃以上。這種降水充沛,熱量充足,且雨熱同季的氣候,十分有利於農業生產。
是地理的因素嗎?誠然,韓國山地丘陵佔據國土面積2/3的地形,不利於現代農業的機械化作業。但韓國主要為低山丘陵,只要進行一些相應的工程改造,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從地理的角度來說,雖有一些阻礙,但並非不可解決的困難。
是農民人均耕地面積過小嗎?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這一問題法國在過去也遇到過,但透過一系列的政策最終解決了它。法國採取的主要辦法:一是明確土地只能由一人繼承,不得繼續分散;二是推行農民退休制度,由國家回購土地進行再分配。因此韓國農民耕地面積過小確實是個障礙,但卻並非無法解決。
韓國農業的根本問題,實際源於壟斷。在現代農業的發展歷程中,一家一戶的農戶處於產業食物鏈的底端,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為了擺脫不利地位,農戶間的聯合成為必然,各種農業合作社應運而生。這些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聯合成一個整體,從而獲得與農作物種子公司、農產品分銷公司、農業物資公司(肥料、農機)對等談判的權利,甚至進而滲透到這些領域。
在歐美國家,農業合作社是隨著近現代經濟發展歷程自然而然的萌芽壯大,各種農業合作社多如牛毛。農民加入和退出某個合作社,都遵循自願的原則。但這種模式需要漫長的發育時間,作為後發追趕國家的韓國根本等不了。因此韓國選擇了向前殖民宗主國日本學習,用政府的力量來推動這一過程加速完成。
韓國由政府出面推動,組建了類似於歐美農業合作社的農業協會(簡稱:農協)。只所以說是類似,是因為其具有歐美農業合作社的某些功能。韓國農協可以代表農民與農資生產和農產品銷售企業談判,決定農業資料和農業產品的價格。但韓國農協的功能,遠超歐美農業合作社,它不僅將分散於歐美不同型別合作社的功能集於一身,而且還具有某些政府職能。
在歐美,農資(種子、肥料、農機)採購、農產品分銷、農業信貸,往往分屬於不同的農業合作社。一個農民從A農業合作社獲得農資,B農業合作社獲得信貸,再透過C農業合作社分銷產品。但在韓國,農協包辦了一切,它既向農民提供農資、信貸,也為農民分銷農產品。簡單的說,韓國農民只需要從韓國農協獲得農資、信貸,再按照農協的要求生產就是了,其他的都不是農民應該考慮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韓國只有一家農場,那就是韓國農協,韓國農民都是依附於它的農業工人。而且韓國農協還具有政府職能,韓國政府提供的農業補貼都透過它來分發。因此你如果不加入農協,就有可能無法領取政府的農業補貼。由於韓國農協具有如此龐大而超然的權利,使得其相對於上游的農資企業,底層的農民,以及下游的農產品分銷企業,都具有絕對的優勢。
對農資企業壓價,再給分發農民的農資提價,這只是韓國農協的常規操作。韓國農協還以“精品農業”之名,設定農產品的規格品質,限定農產品產量,然後提高農產品分銷企業的進貨價格以謀利。為了保證高價農產品的銷售,韓國農協還與媒體集團合作,向韓國人灌輸“身土不二”的狹隘民族主義。透過狹隘民族主義的挾持,讓韓國民眾為高價農產品買單。至於遊說政府增加農業補貼,提高農產品關稅,那只是日常操作而已。
正是在韓國農協的綁架下,韓國才形成了今天這種高價格,低自給率的畸形農業模式。因此韓國的糧食自給率低,與其說是農業條件不佳,不如說是韓國農協的壟斷之禍。當然,在農協的操作之下,韓國農民獲得了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但這是以犧牲韓國糧食自給率和大多數國民的利益來實現的,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說,卻並非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