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寶媽,總會有意無意地去關注一些育兒內容,但最近我發現大家要麼在聊教育改革,要麼在聊如何躺平,作為媽媽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養娃的艱辛,卻少有人分享。其實,無論外界環境怎麼變,日常養娃的艱辛從來沒變過,它像房間裡隱身的大象,隨時可能現身,如何應對它們,才是個常態。
從寶寶呱呱墜地,媽媽們就開啟了帶娃模式,從餵奶拍嗝,到哄睡,換尿布,變身勤勉的貼身管家,大一點開始增加輔食,又變成營養專家,有時候也很佩服自己,是怎麼堅持的!睡覺?不存在的!
你以為這就是帶娃的盡頭?草率了!一切才剛剛開始,隨著孩子長大有了主見,遇見髒兮兮的水坑非要跳一跳,地上撿的髒東西都往嘴裡塞,有時候小脾氣一上來,更是無法溝通。經常就是寶寶哭鬧,媽媽崩潰。
再後來,每天上演72變各種花招,招招都能讓你處在崩潰的邊緣。真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母慈子孝,啥啥都會。再看看自己家的,調皮搗蛋,啥啥都廢。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帶娃日常,媽媽們是不是都深有體會。
辣媽有一段時間也很焦慮,熊寶總是很任性,收拾好的玩具一轉身又被他弄得滿地都是,到底是該收拾家還是收拾娃?經常面對她的任性,只想狠狠修理一頓,熊寶也感受到了我的暴躁,小情緒上來,很逆反,家裡經常上演“母子冷戰”。
在一次次慘痛經歷之後,辣媽開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育兒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後來跟熊爸的交流中,熊爸的一番話點醒了我:“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期待值,尊重孩子的天性,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放輕鬆懂得順其自然很重要。”
現在想來,確實如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有的時候順其自然慢慢來,反而會有意外的驚喜。熊寶現在會願意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快樂、朋友、小煩惱,在他自己的成長軌道上,也越來越自信開朗,也成為了別人家眼中的陽光寶寶。
01、學會共情,育兒先育己
父母們要做好情緒管理,育兒的過程,也是一場自我修行。你眼前的人類幼崽是小天使還是小惡魔(“薛定諤的寶寶”),就取決於你的情緒狀態。
學會和娃共情很重要,共情是走進孩子心情的橋樑,家長不要做情緒的“火山口”,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過度抱怨甚至威脅恐嚇,不僅對孩子造成情緒壓力,也會引發逆反心理。
有段時間教熊寶算數,每次他不是要喝水,就是上廁所,要抱抱,沒一刻能安安分分,讓我分分鐘氣到上頭,演變到最後就是我在大聲斥責,他在大聲哭鬧,一大一小齊齊淚崩。
其實孩子不論是注意力、情緒,還是學習力,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父母們需要學會尊重孩子天性,該玩耍的時候盡情玩,該學習的時候再學,不能操之過急。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路易絲·埃姆斯和美國兒童行為學博士弗蘭西斯·伊爾克,共同出版的《你的N歲孩子系列》,解析了孩子在不同階段身心發展特質、心智慧力等,讓孩子做主他們的學習意願和判斷能力,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們學習,在他們情緒消極時,懂得規範自己的言行,孩子的成長答案,自然會在時間中顯現出來。
02、換位思考開啟平等互助
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成年人完全不同,很多父母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企圖用自己的認知或影響力去同化孩子。但平等的親子交流,才能有效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形成正向良好的互動反饋。
在和熊寶的相處中,我也走過彎路,有段時間,熊寶的審美意識,好像突然覺醒了,對自己要穿的衣服顏色,有了明顯的喜好和排斥,有時候因為討厭衣服上的小圖案,就得折騰半天,怎麼說都無濟於事,看起來他在無理取鬧,其實是審美敏感期,是幼崽們的成長必經之路。
這時候,耐心瞭解,順應成長,用商量而不是命令的口吻,詢問他的意見,比如“這樣好嗎?你喜歡嗎?”慢慢讓他感受到你的鼓勵和尊重,自然會接收到正向的反饋。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時,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願意敞開心扉傾訴,表達小腦袋裡的想法。
03、順其自然,做個“甩手掌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他們都是自己帶著劇本來到父母的身邊的,父母們要學會做個觀眾,用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孩子的成長。千萬不能為了一己私慾拔苗助長。學會順其自然,不過多地干涉他們,讓他們自然的成長。
但做個“甩手掌櫃”,並不是不管不問,而是拒做天性與自由的破壞者。孩子的出廠模式,全都獨一無二,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天生的冒險家、發現者、探索者。父母們要學會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對我來說,熊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最值得守護的,她特別喜歡去大自然玩耍,我也經常帶他去探索,因為大自然作為神奇的所在,能夠激發孩子無限的創造力。我會陪熊寶,把石頭堆砌成不同的建築和動物,採集樹葉做好看的標本,放手讓他撒野,釋放天性。
在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既可以解鎖新的遛娃方式,又能體會高質量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份自然的滋養,會讓孩子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