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會承認自己生了個學渣,畢竟主流聲音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當你說自己孩子是學渣的時候,迎面而來的是各界的批判,批判你沒盡到應有的責任才導致孩子如此,學渣的父母也就保持沉默了。
嚴格意義來說,我不能稱自己的孩子是學渣,因為他連學渣的資格都沒有,他是一名唐氏綜合徵患者,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又可以算學渣,因為唐氏兒也是一個群裡,有聰明的有笨的,這些父母也會在一起討論各自的養育方法,而我的孩子恰恰是唐氏兒裡面的學渣。這樣說來,我覺得和正常孩子學渣的養育心路歷程也是相通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都會對孩子抱有無限希望,雖然是唐氏兒,但也希望孩子是唐氏兒裡面的佼佼者,最起碼不要太差。於是都會抱著一顆純粹的心,在群裡各種學習別人優秀案例的經驗分享,各種小本本筆記做起來,內心下定決心未來要怎樣做,感覺人生充滿光明。
但隨著孩子長大,差距開始顯現。別人家的孩子會走路了,別人家的孩子會叫爸爸媽媽了,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聽懂指令了……再看看自己家的,好傢伙,只會在那啃手指頭呢。趕緊諮詢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培養的,優秀娃的媽媽也從來不會吝嗇分享自己的經驗,他們說完會讓你看到希望,彷彿找到了辦法又有力量前行了,同時也會讓你自責,怪自己做得不夠好,痛定思痛開始要改善一定要好好培養孩子。但是當你實操起來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當你無法再堅持的時候你開始躺平,躺平之後又不心甘,上面的情形再來一次,如此往復直到你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確確實實生了一個學渣。
優秀唐氏兒家長分享的經驗主要是以下2種:
1、多教
幾乎所有的優秀唐氏兒父母都說到了這個辦法,我也相信多教確實是必須的。但是你帶孩子幾年後就會發現,多教是優秀的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有一種唐氏兒是“學霸”型,本來你沒打算他很容易學會,畢竟是唐氏兒嘛,但是你突然發現一個東西教了三五天他竟然學會了,剛開始你可能都覺得是巧合,然後繼續教,你發現很多東西真的教個幾天他能記住一些,而且孩子還能模仿,很多東西沒怎麼教他也會了。這就給了父母很大的動力,越教越起勁,孩子能學會也越來越願意學,孩子越來越聰明。這種型別真的可以說是和父母互相成就。於是“學霸”型父母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唐氏兒不笨嘛,他們記憶力很好,雖然不如正常孩子,但真的沒有那麼差。
有一種唐氏兒是“普通型”,各方面都比學霸差點,但是也還是能學會的,而且比較乖比較配合,越大好像還懂得越多了。於是“普通”型父母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孩子沒那麼差,你只要有耐心反覆教,進步還是明顯的。別人教50遍,你就教500遍總能學會。
最後一種唐氏兒就是“學渣型”了,聽了學霸型和普通型分享的經驗趕緊實操啊,但是現實真的很骨感。也許就像大家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學霸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學渣是各有各的渣法啊。學霸孩子基本都是認知好,自然接受能力也好,然後自己也願意學,而且比較配合。但是學渣就不同了,首先就是認知差,而且我從來不認為認知是靠教可以教出來的,就好像我們不可能教幼兒園的孩子去學小學的課程,教小學的孩子高中的知識一樣,孩子的認知沒有發育到位,你真的是什麼都教不進去,他就是無法理解,這一條几乎無解。排除這一條,我們假設孩子本身已經發育到位了,但是學渣其他方面也是各種問題,不願意學,不配合是常態,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就開心,強迫學習不是哭就是鬧,各種不愛學習的學渣體質他全有。
再回過頭來想多教這個問題,真的不是這麼簡單,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都是24小時,你教50遍孩子學會了,可是我要教500遍才能學會,這樣導向的結果能一樣嗎?時間累積起來,你家學會了20個,我家才學會2個,這是多教也無法跨過的鴻溝。而且當孩子什麼都學不會的時候,真的會打擊父母的積極性,一通下來反而迷茫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2、康復
康復也是每個唐氏兒父母都會提到的,最經典的話就是康復越早越好,三歲前康復效果最好,6歲前也行,我家康復了的就是和別人家的不一樣。
我不屬於這方面的專家,但以我自有的知識體系來看待康復的話,我始終認為康復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康復有一系列的理論知識,很多我都不能理解其中的邏輯,但是因為是專家講的,絕大部分父母都奉若圭臬。
優秀的父母都會樂於分享,一問你家為什麼這麼優秀啊,對方基本都會答我家一直堅持康復,或者說我家在哪哪康復了。所以大家得出了結論,他們的優秀就是因為康復了,自己家這麼笨一定是沒康復的原因。但是我家也是9個月開始康復,到現在三歲,除了疫情幾乎沒有中斷過,為什麼我家不僅不優秀反而特別差呢?我們雖然沒有去過北京上海康復,但是西安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康復水平也不會低吧?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回想孩子康復的過程,幾乎就沒有幾節課是自己願意配合上的。親子課,老師在教,你只要不控制住他,他就跑了,實在強迫就是哭,幾個月下來學到的東西幾乎為0。手工課,只玩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全部扔掉,到後面喜歡的也玩膩了,強行拖進教室,5分鐘都堅持不了,老師在教室裡面追他。運動課,啥動作都沒辦法配合做,聽不懂也不願意,老師只能做些被動的按摩罷了……很多人說不能指望康復的半小時,回家還要強化訓練,但是他在醫院是每節課半小時,每天積累都學不到任何,而回家了還要吃飯還要休息還要戶外玩耍,又有多少時間強化訓練呢?難道家裡強化的就格外效果好?邏輯上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我覺得康復依然只是聰明的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
但即便你這樣認為,來自群體的壓力依然會存在,當你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大家都會建議你去哪裡康復效果好,老師不一樣,有辦法,你不去彷彿就是不負責不聽建議。聽多了你也會懷疑自己的決策,是不是自己耽誤了孩子。以前我想過要帶孩子去更好的機構,但是再看看自己的學渣寶貝,他的情況自己是最清楚的,啥都不懂的情況下,真的有老師能化腐朽為神奇讓他突飛猛進?我真的不敢相信,所以現在越大反而越不想了,就在本地康復著吧。我相信有更優秀的老師,但是我也相信我們現在的老師沒有那麼差,學渣給父母的信心真的太少太少了。
說了這麼多,我是在否定多教和康復嗎?絕對不是,但是它們真的不是孩子優秀的充要條件,這可能只有學渣的父母才能體會。
在我心裡,我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有適合學渣的學習方法的,畢竟我們正常人學習也要講究方法會事半功倍。那些創造奇蹟的父母就是這一類父母,用自己的堅持不懈和思考發現成就了孩子。我也想過種種可能性去養育這個孩子,比如辭職專門研究怎麼帶這個孩子,比如不顧經濟承受能力帶孩子嘗試各種好的康復機構,最終都被我自己一一否決了。如果是那種狀態,我可能自己會崩潰吧,夫妻感情也會出現問題,最終肯定是得不償失。我知道我不是能創造奇蹟的人,真的做不到。
所以我的學渣寶貝,你就當個普普通通的學渣吧,健康快樂地成長,學些基本的能力可以照顧自己。而爸爸媽媽給你提供一個安穩健康有愛的家庭環境,在現有的狀態下盡力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