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感受,年少時多愁善感,既惜春傷情,又見雨惆悵;中年時經歷多了,本該可以沉澱下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因為世間的悲歡離合都屬正常。可是若是一個人總是在痛苦中煎熬,估計到老也難以平靜。
晚唐有一位詩人沒有李白的浪漫,不具蘇軾的豪邁,更缺少王維的恬淡、以及劉禹錫的豁達。這位才子曾幽居空谷,也經常寄人籬下,嚐遍了人世間的悲苦與淒涼,雖然總是無法放下得失與榮辱,但其一生卻抒寫了大量的光輝詩篇,也讓無數讀者為之落淚。下面分享李商隱很罕見的一首七律,言淺而意深,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留贈畏之
唐代:李商隱
清時無事奏明光,不遣當關報早霜。
中禁詞臣尋引領,左川歸客自迴腸。
郎君下筆驚鸚鵡,侍女吹笙弄鳳凰。
空寄大羅天上事,眾仙同日詠霓裳。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一生經常漂泊在外,為了生計不得不在各個幕府中,擔任一些微不足道的職務。唐代大中九年冬,義山隨柳仲郢離開梓州,次年春到達長安,這時義山年已45歲。後來柳仲郢入朝任兵部侍郎,李商隱卻未即授職。
回京不久,義山訪問了他的連襟、兼同年韓瞻(字畏之),當時韓瞻正在朝廷擔任虞部郎中。詩人看到他溫暖而融洽的家庭生活,馬上想到妻子的過早離世,於是心中悲痛,臨別時寫下這首七律。
首聯泛寫當時海內無事、朝廷閒散的情景,“清 時無事奏明光,不遣當關報早霜。”清閒時無事可以上奏皇帝,更無須排遣守門人每天早上按時報告是否下霜。
奏明光:指向皇帝稟報;當關:指守門人。在唐朝時候,虞部郎中掌管京城街巷、苑囿、山澤草木,以及京城官員們的菜蔬、薪炭供應等雜事,雖然不像義山所說的那樣悠閒,但也無需太過操心。
詩人想起自己經常羈旅奔波,如今卻孑然一身,兩相對比,真是百感交集。接下來詩人採用對照手法,“中禁詞臣尋引領,左川歸客自迴腸。”詩人讚頌韓瞻前程似錦,卻反襯自己情緒低落。
“中禁詞臣”,指翰林學士、知制誥、同平章事諸朝廷內職,這裡是祝願這位連襟的升遷;“左川歸客”,是義山自謂由東川歸來。一個可以“尋引領”,前途一片光明;另一位“自迴腸”,道路無比曲折。詩人心中的悵惘可想而知,可是他卻只能獨自默默忍受。
頸聯更羨慕韓有妻兒家室之樂,“郎君下筆驚鸚鵡,侍女吹笙弄鳳凰。”詩人讚歎韓瞻的公子韓偓具有經世之才,下筆也有如神助;而他的侍女們也是才華出眾,全家也呈現出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
“郎君”,指畏之的公子冬郎(韓偓),他十歲能詩,故云“下筆驚鸚鵡”;“侍女”,這句兼用《風俗通》中“鳳笙”,及弄玉適蕭史事,羨慕韓的妻室之樂。
往事茫茫,均成幻影,不堪追憶,詩人最後感慨不已,“空寄大羅天上事,眾仙同日詠霓裳。”義山與畏之年少時,曾同登進士第,又同婚於王氏,可謂詩人一生最得意時期。
李商隱童年不幸,少年勤奮,青年時才華橫溢,中年時卻落魄至極。他剛入仕途時只是一位九品小吏,後來兜兜轉轉地走過十年,依然還是九品芝麻官,如何不讓這位志向遠大的詩人感嘆命運不濟?
詩人從十歲喪父,到十六歲 溫 卷、干謁當道,又受教於令狐楚,李商隱在這一階段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自從娶了王茂元的女兒,他就身陷牛李黨爭而無法自拔,詩人越是才華卓越,就越是被棄之不用,其心中的悲苦卻無人可訴!
義山在外奔波多年,回到長安後發現自己的連襟卻官運亨通、生活美滿,“歸客自迴腸”,正恰當地傳達了他內心的愁苦與辛酸。他一定後悔當初不如不去讀書,即使做一個農夫,也許也不至於如此狼狽。不過後世的讀者將會感到非常遺憾,再也讀不到那麼多優秀的無題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