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花絮(受訪者供圖)
【環球網文化報道】2021年新春伊始,一曲《唐宮夜宴》突然刷爆網路,人們在古風美景中,體驗了一把久違的熱情,原來含蓄婉約的中國文化也可以如此天真浪漫,又如此澎湃激盪!緊接著,《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遊》又將驚喜翻了一番,二次元的“唐小妹”持續霸榜熱搜。端午時,以震撼之美傳神演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水賦》舞得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推特點贊,七夕的《龍門金剛》更是走出國門收穫一波國際影響力。
在網友“看不夠”的呼聲下,中秋、重陽上演的“奇妙遊”更加長為整整一小時的演出,透過實景拍攝帶網友看盡華夏非遺、遍覽中原名勝古蹟。這一系列中國節日綜藝節目,期期刷爆,一波頂一波地收到來自網民的瘋狂讚美,成為2021年度文藝破圈代表之作,也讓人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電視文藝創作的無限可能。
“2021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影片截圖(受訪者供圖)
如此現象級的文化綜藝究竟是如何打造形成的?細心的觀眾可能會從節目片尾的演職員表中發現,每期節目都由不同的導演來操刀打造,而全年節目的核心策劃者卻是始終不變的。
環球網文化頻道記者特別採訪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中國節日團隊的兩位幕後主創——執行策劃程萬里和徐娜,一探《中國節日》系列成功的答案。
《唐宮夜宴》花絮(受訪者供圖)
新形勢下,內容表達和樣態創新的思考
事實上,“中國節日”團隊正式成立於今年河南臺春晚播出之後。《唐宮夜宴》意外走紅,春晚團隊就在大年初三那天全員緊急召回,開會討論後便一致決定捨棄原先已錄製好的一臺傳統的元宵晚會,繼而在十天時間內再錄製一檔全新的《元宵奇妙夜》。
中國傳統的春節假期裡,家家戶戶聚團圓,也意味著無論是從拍攝場地到演員、攝製組等各個環節都面臨難以協調的狀況。這項幾乎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對於程萬里而言卻是新形勢下必然的選擇:“我們就是想透過一種新模式(嘗試),既然《唐宮夜宴》火了,那麼我們能否能從《唐宮夜宴》這個點出發,用更多有趣的又生活化的方式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表達出來,回饋觀眾們的厚愛。”
引發萬眾矚目的《唐宮夜宴》背後正是這群創作者對於節目內容表達和節目樣態創新的思考。這支舞蹈其實是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參賽作品,也曾以它原本的形式在網路上播放過,可當時遠遠沒有掀起這樣大的關注。但在河南春晚的編導眼中卻發現了它獨特的藝術性和可塑性,徐娜解釋:“其實我們導演對它的理解更像是個默劇,就像卓別林的默劇一樣、又是能夠發人深省的,所以這次給它做了一個全新的包裝,用文化給它做新生命的賦能。”
河南廣播電視臺2021年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受訪者供圖)
從傳統的晚會舞臺到第一次走進博物館,再創新加入VR視覺技術,用科技AI的方式融合表達了一群“唐宮小姐姐”的故事。徐娜補充道:“這群‘小姐姐’也映射了我們當下的女孩子,就像在上班的路上我們嬉笑打鬧,我們生活中一些點滴的人情味兒,也把她們在宮廷裡所看到的文化傳承的內容呈現給了觀眾。”
《元宵奇妙夜》在河南省委宣傳部及各方機構和領導們的支援下、節日團隊全員的奮戰下圓滿完成了拍攝,節目同樣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這讓河南廣電上上下下士氣大振,也正是從這一期開始,《中國節日》系列明確了“網劇+網綜”的這種脫離演播室以外的節目模式,為此後每個節日的內容創作奠定了框架基礎。
《端午奇妙遊》劇照(受訪者供圖)
機制創新,節目走紅的意外與意料之中
初始於《唐宮夜宴》的走紅雖說有些意外,卻又在意料之中。早在2021年春晚節目製作前,河南廣播電視臺領導就下達了一個重要指示:你們全市場化運營吧。
在臺裡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原臺一批做文藝創作、紀錄片創作的人才和團隊得以整合進公司化運營的體系裡,所有人都是競聘上崗,包括已入職河南臺有二十年資歷的程萬里和徐娜,同樣是透過競聘走上今天的崗位。脫穎而出的還有80後的導演陳雷,“就是透過這種機制創新,能讓這樣年輕的導演有機會直接來指導今年的河南春晚,也針對他的思路來做內容策劃。”在程萬里看來,競爭激活了創造力。
此後每次節日系列的前期策劃時,大家都要拿方案出來競聘。“每個導演工作室都要拿出自己的策劃,你得用執行方案說服大家,最終我們會選擇一支從理念、創新度等各方面比較貼合這個節日內涵的(團隊)。”由此,以不同導演為領導的清明團隊、端午團隊、七夕團隊、中秋團隊、重陽團隊也都應運而生。
《清明奇妙遊》節目《紙扇書生》影片截圖(受訪者供圖)
編劇先行,玩轉國潮講述中國故事
黃河文化是根系,向著整個華夏文明開枝散葉。
從河南春晚開始,作為執行策劃的程萬里和徐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節目進行深度的文化溯源,力求找出一套底層方法論去真正詮釋中國節日,能引領導演和編導們群策群力,最終為觀眾呈現一種文化的勢能。
最開始的節目定位是基於河南地域文化特色,以挖掘黃河文化為切入點,漸而呈現華夏文明。而《中秋奇妙遊》這一期裡可以看到在保留中原特色的基礎上,還實現了“放眼天下,家國共情”的新格局。作為在全國衛視裡無論資金實力還是流量明星資源都不佔優勢的河南臺,又是如何做到每期節目內容都有突破升級?
《中秋奇妙遊》節目《墨舞中秋帖》影片截圖
好內容都是打磨出來的,“每期節目我們在執行導演的層面都經歷了很多,不斷地把自己的策劃再推翻再創新。”程萬里總結,貫穿《中國節日》始終不變的創作核心有三點:第一,這個團隊一直的追求不變,就是力求東方美學的視覺極致化表現;第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講好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第三,用小切口、小人物來傳遞大情懷,表現正能量。節目的精神永遠是跟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契合,這樣才會引發共鳴。
“用故事才能打動人”程萬里強調,在《清明奇妙遊》時他們即已採用“編劇先行”的策略,“在導演還沒有進入的時候,編劇就已經把節目整個故事的脈絡完成了。在這樣的總脈絡下,就不會讓導演在創意中跑偏。”
《重陽奇妙遊》劇照(受訪者供圖)
漫畫、RAP、電音、街舞......在一期又一期的《中國節日》裡,觀眾們能看到這些潮流元素無處不在,與剪紙、戲曲、書法、武術、打鐵花等傳統文化、非遺文化融合在一起毫不違和,共同成為講述“節日故事”的語言,更被眾多網友譽為“綜藝節目玩轉國潮的天花板”。
這種中國文化的溯源加上現代化的演繹和表達方式,強烈地引發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正如徐娜所說:“節目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它的主軸線永遠是傳統文化。也許並不是我們自己的策劃有多麼巧思,而是我們生活在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沃土上得以滋養,才能夠源源不斷地的創作。”
舞蹈《洛神水賦》劇照(受訪者供圖)
文化溯源,啟用中國傳統審美的 DNA
《端午奇妙遊》裡一場“水下洛神舞”橫空出世,可謂以震撼之美讓中國文化在國際視野裡再度出圈。《洛神》在曹植原作中“翩若游龍,宛若驚鴻”寥寥幾字,要如何展現這神采?徐娜道破其中奧妙,他們擅長運用“陌生視覺”去解讀節日文化,讓人第一眼就驚豔到。以水下舞蹈去演繹中國女神本就別出心裁,又以飛天的形象與傳說中洛神的造型做了嫁接,洛神舞者的服裝色彩也做過精心調整,取自傳統端午粽子所繫的五彩粽繩的顏色。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和最終呈現的美的視覺,實則源於創作者圍繞端午文化的深度理解。
大家對洛神有怎麼樣的一種敬仰?在看完節目後能不能讓網友願意去搜索一下關於洛神的詩篇?當這些節目能被人們反覆不停地看,不停地津津樂道,那就不止是一眼驚豔,而是一眼萬年。背後的深層吸引力,在於文化內涵。
舞蹈《洛神水賦》劇照(受訪者供圖)
“文化活起來”,也可以美起來。美可以是女性的溫婉的美,也可以是男性的陽剛的美,還可以是金剛之美。在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前拍攝時,作為一群文藝工作者,帶著敬畏之心,他們提取了金剛的寓意。因為金剛本身在傳統文化裡是護法的意思,它能起到庇佑人心的作用。尤其河南在今年遭受了水災,所以希望“金剛不壞”的寓意也成為“河南不敗”的寓意。
《龍門金剛》的配樂是帶有一點朋克風的電音,整個團隊來來回回的聽一遍再感受一遍,審片審了十次以上,仔細去推敲每一個節奏與畫面的契合度、最後才敲定。這是創新部分,而它的文化內涵仍然在於一個字“美”。在拍攝過程中,他們發現,如果航拍機飛得高了一點,大佛看起來就沒那麼莊嚴壯觀了,如果飛得低了一點,大佛慈悲目視眾生的眼神又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他們就不斷的找角度,尋找能帶給人這種恰如其分的視角,因為“能讓人百看不厭的一定就是文化”。
《七夕奇妙遊》舞蹈《龍門金剛》(受訪者供圖)
做二次元的文化加工者,打造國際傳播力
每一箇中國傳統節日都有深層的寓意在裡面,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它在當代人的認知裡慢慢有了一些偏差。
“就像七夕節,很多人覺得是中國的情人節,但它首先是個女兒節,希望家中女兒心靈手巧,貌美心美。而牛郎織女星,它其實是人類最早對於寰宇的一種探索,一種追求。直到今天我們成功探月的航天員,其實它帶給我們民族的勢能是一樣,就是中國人曾經對於星空的仰望。”徐娜談到,《七夕奇妙遊》節目播出之後,很多人會感嘆說:哦,原來中國節日是這樣的!這種資訊的傳遞多多少少對人們的認知上有了補充,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七夕奇妙遊》劇照(受訪者供圖)
從文化溯源的角度把中國節日的真正內涵提煉出來,透過現代化的表現方式,讓我們現在的觀眾能夠愉悅地欣賞,甚至還能啟發思考——這就是中國節日團隊所追求的目標。
談及當下文化綜藝節目創作中的最大痛點,程萬里認為,傳播模式變了,是所有電視從業者面臨的挑戰,在網際網路快節奏“刷屏”的新環境下,破局的關鍵還是“守正創新”四字,“最核心的思考還是如何把傳承與創新融合得恰到好處,用創新的視角、編排、包括拍攝形式與科技融合,把中國傳統文化真正想表達的內涵傳遞出來,也讓觀眾達到一種審美享受。”
《中秋奇妙遊》劇照(受訪者供圖)
展望未來,程萬里告訴環球網文化記者,明年七檔節目的體量會更大,會持續把“中國節日”品牌熱度做大,包括圍繞“中國節日”IP的文創開發、與優秀的國貨品牌共創節目生態。
“我們不是做文化的搬運工,更多是在做文化的二次元加工者。上下五千年的先賢賦予了我們這種能量,希望文化在我們的手中能夠生髮出不一樣的新東西,是具有國際傳播力的文化符號。”徐娜透露,虎年的河南春晚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了,期待更多海外的華人以他們一顆遊子的心來與節目組互動。
節目一步步走到今天,從燃爆國內,到走向國門,作為執行策劃的程萬里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做的時候似乎沒有太多想法,慢慢的越做越多,越做越多,就突然感覺到這個節奏和國運是密不可分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的夢想在這個基礎上走著走著就有更多可能。傳統文化的復興,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吧,好像冥冥之中我們應該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