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述為不但是一個能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天才,也是一位神機妙算的軍事天才,但實際上我們讀《後漢書》或《三國志》這類正史,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就軍事能力而言,我們看到諸葛亮更多的是一位戰略家,而非優秀的戰場指揮者。我們可以從蜀軍一次北伐當中的一次較小戰役來看。
魏明帝二年十二月,諸葛亮北伐合圍陳倉城(約在今寶雞),當時魏國陳倉守將名叫郝昭,這個人也是一個牛人,他在太原出生,在邊關已鎮守十餘年了,史書稱他“為人雄壯,數有戰功”。
諸葛亮不愧是政治家,他沒有急忙攻城,而是一開始進行勸降,因為在諸葛亮看來,蜀軍有幾萬人,而陳倉當時只有一千多人,而且東面長安的援軍難以很快到來。如果郝昭知趣的話,最好能投降。
於是諸葛亮派出了郝昭的老鄉靳祥在城外向郝將軍喊話,但他不為所動,意思是感謝諸葛先生,我不投降,你儘管放馬過來攻城。諸葛亮仍不死心,又派祥重說服郝昭投降,這次分析了利害關係,勸他何必落得城破人亡的結局呢,可這個郝昭仍然不聽。
沒辦法,諸葛亮只好安排攻城,第一波先是派出衝車衝上去架上雲梯準備攀上城牆攻進去,但不料城內早有預備。守軍用火箭射向雲梯,雲梯著火後蜀軍燒死的燒死,摔死地摔死,衝車也被守軍用磨盤砸壞,首輪攻城宣告失敗。
接著,諸葛亮命蜀軍推出高百尺的井闌(一種木質類似移動箭樓的攻城裝置)向城內射箭,工程兵壘土墊高企圖直接攀入城中,郝昭也有妙招,他們直接在城牆裡再修築一道城牆擋住蜀軍,這次又沒成功。
於是諸葛亮又派人日夜修築地道,想透過地道挖進城裡,可郝昭早料到諸葛亮這一招,他派士兵橫向挖地道,又沒成功。就這樣,雙方晝夜攻守了二十多天,蜀軍始終無法攻入城中,史書稱“亮無計”,這時候魏國救援到了,諸葛亮不得已只好退兵。
這段記述在裴松之注的《三國志》魏略的明帝記三當中,應該是比較可靠的。從這一次諸葛亮的指揮作戰可以看出,其實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其他普通將領沒太大的區別,也許還不如魏延。
分析原因,諸葛亮在成為劉備的智囊以前並沒有接觸過戰爭,他就是一個在隆中研究國家戰略的學者,他的長處在於長遠的眼光和過人的規劃能力,但臨戰指揮是需要隨機應變能力,這和戰略規劃有很大的不同,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在聽到諸葛亮進攻祁山時,說了一段話:“亮自以為能,行兵井底,且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破亮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