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戰爭的過程
三十年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國際戰爭,它的發生在宗教改革之後,其實是宗教改革後各種矛盾交合的產物,這場戰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對近代歐洲的國際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場戰爭和戰爭之後所簽訂的《威斯敏斯特合約》被看作是近代關係史上的開端。這場戰爭在歐洲許多國家進行,雖然當時的生產力相對近現代來說是落後的,但是這場戰爭的殘忍程度是慘不忍睹的。
從1618年開始到1648年戛然而止的三十年間的這場戰爭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波西米亞階段,丹麥階段,瑞典階段以及瑞典-法國階段。以1618年擲出窗外事件為開端的波斯米亞期起義嚴重威脅了已經成為聖神羅馬帝國皇帝的波西米亞國王費迪南二世的統治,他本就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於是他在天主教聯盟的幫助下於1924年鎮壓了起義,波西米亞的宗教格局被徹底打破,天主教佔統治地位。
北德意志的新教向丹麥求助,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法國、荷蘭的支援下進軍德意志天主教聯盟,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進攻。有著維京人血統的丹麥軍最開始是節節勝利,但是到了162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啟用波西米亞貴族華倫斯坦的僱傭軍使得戰爭出現了反轉,丹麥大軍被打敗。1629年丹麥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訂了《呂貝克條約》丹麥保證不再插手德意志的事務。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節節勝利大大刺激了法國和瑞典,法國極力慫恿瑞典直接參加戰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率領軍隊浩浩蕩蕩進入德意志領土,在戰爭初期瑞典也是多次打敗了天主教聯盟,但是當其再次遇到華倫坦斯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華倫坦斯聯合西班牙對瑞典進行猛烈的反攻,就連瑞典那位年紀輕輕的國王也在戰場上犧牲了。同時原本是站在新教聯盟一方的薩克森和勃蘭登看到聖神羅馬帝國的實力這麼強大也紛紛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訂和約。
神聖羅馬帝國如破竹般的勝利可把原本在幕後的法國急壞了,這使得戰爭進入第四階段,法國直接參戰,法國首先黎塞留與瑞典聯合起來再次對神聖羅馬帝國作戰嗎。這一階段也是全歐洲的大混戰,隨著戰爭的發展,丹麥也再一次加入戰爭,但是這次丹麥的參戰不是針對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而是對瑞典宣戰,因為它怕瑞典強大以後威脅到它的地位,不過最終丹麥在瑞典的打擊下不得不求和。
在這第四階段的戰爭中,法國、瑞典都贏得了勝利,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被打敗,戰爭雙方都元氣大傷,1648年10月參戰各方達成和解協議,締結了兩個和約—《奧斯納布呂克條約》與《明斯特和約》,合稱《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從此三十年戰爭完全結束,歐洲格局從此改變,歐洲社會從此擺脫了中世紀,開始進入近代社會。
那麼為什麼說這場戰爭是歐洲戰爭史上的殘暴之巔峰呢?又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呢?......未完待續,感謝關注,感謝提意見。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十分抱歉,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