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宋英,1929年2月出生,三河市泃陽鎮小安莊村人。1945年初,16歲的宋英在家鄉的馬各莊村參加革命。先後戰鬥在三(河)通(縣)香(河)聯合縣地方支隊和第四野戰軍部隊,歷任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參謀、偵察股長、團炮兵辦公室主任等職。離休前為大校軍銜。
1 抗擊外侮, 投身革命當八路
宋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中兄弟4人,他排行老大。父母雖目不識丁,但為了孩子識文斷字,還是勤奮勞作供宋英上學,他在家鄉唸了6年私塾。
1945年2月,正是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宋英和其他三個同齡的年輕人,參加了開挖防禦用的村村通交通壕運動。村裡給每家分一段,10多米長。正當他們幾個人挖好了壕溝要收工回家時,由遠而近走過來3名八路軍戰士。這三個人穿著統一的服裝,揹著槍,英姿颯爽,令他們羨慕不已,不約而同地說:“咱們也參加八路軍吧!”三人說走就走,把工具託本村鄰居侯三兒給帶回家,瞞著家裡,就偷偷地跟隨著前面的三名戰士,趕往村東不遠處的八路軍駐地馬各莊。當時,八路軍正在開會。散會後,他們就上前去要求參軍。有一名幹部問他們:“為什麼要參加八路軍?”他們說:“和你們一樣打鬼子唄!”部隊領導見他們體格健壯、聰明伶俐,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第二天,宋英被分配到三通香支隊回民連當了一名戰士。從此,他走上革命道路。
參加革命後,宋英歷任三通香支隊戰士、班長。別看他年紀小,不怕苦、不怕累,打仗戰鬥,人還機靈,奮勇向前,不怕犧牲。第二年12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擔任支隊副排長,1948年擔任了排長。1949年4月,宋英擔任了連副指導員。隨地方部隊編入了第四野戰軍46軍。他隨軍南下,投入解放全中國的戰爭。1950年,任連指導員;1952年初調團部任參謀、副營職偵察股長。1952年4月,46軍成立炮訓大隊,他接受3個月訓練後,7月初,隨部隊入朝作戰,任團炮兵辦公室主任;1952年底,隨部隊進入“三八線”大青山一線作戰;1953年6月,停戰協定簽訂後,8月底部隊撤回國內。
2 出生入死,流血負傷渾不怕
參加革命後,宋英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三次負傷。
第一次是在抗日戰爭中。在三河李棗林村前,一次伏擊日本兵時,一顆子彈擦著他的左側頭皮向後飛了過去。在衛生隊醫生用鹽水給他消了消毒,簡單地包紮了一下,由於沒傷著骨頭,不到一個月就痊癒了。
第二次是在1949年的湘西剿匪。打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後,宋英任連指導員。部隊南下到湘西剿匪時,在一次伏擊戰勝利後打掃戰場時,一顆冷彈打中他肚子的右側,前後兩個洞,沒傷著內臟,在簡單地包紮後,繼續進行剿匪戰鬥。
第三次是在朝鮮前線,宋英是團炮兵辦主任。在“三八線”上的一次反擊戰時,為了狠狠地打擊敵人,奪回被敵人佔領的高地。在向前沿移動野戰炮時,遭到了美軍的炮火轟炸。一時,巨大的氣浪把人抬起一米多高,人被爆炸聲震得頭暈耳鳴,一塊彈片擦傷了他的腳背,沒傷著腳骨頭。輕傷不下火線,他簡單包紮一下,繼續指揮戰友們把三八野戰炮前移到距敵人100多米的陣地上。找好了炮位後,把戰炮隱蔽起來。第二天拂曉,迅速把戰炮架到炮位上,只用3發炮彈,就炸燬了敵人三座碉堡。很快就為步兵部隊戰友們掃清了火力障礙,重新奪回高地。
宋英在歷時近10年的戰爭中,參加了大小近百次戰鬥。抗日戰爭中,先後參加冀東的寶坻、昌黎、薊縣、三河、香河、武清、通縣等縣城的攻打戰鬥;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遼瀋戰役的錦州攻堅戰、平津戰役時的大沽封鎖和城區巷戰,南下後的長沙圍攻、任縣攻殲、湘西剿匪等戰鬥。抗美援朝中,在“三八線”上參加20餘次進攻作戰和防禦作戰。先後榮立一次大功、 四次小功。榮獲“解放戰爭三級解放勳章”“東北軍區大功獎章”“抗美援朝金日成獎章”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3 鞏固國防,培養現代化炮兵人才
炮兵在現代戰爭中是起著決戰決勝的重要力量。火炮具有較大的殺傷威力,射擊精度較好,機動性也好,受氣候地形影響較少,可以在任何條件下使用等優勢,對戰鬥的全過程有重大作用。進攻中,可以為步兵、坦克掃清前進中的障礙開闢通路。防禦時,可遠端打擊,攔阻敵方運動。炮兵的特殊本領,使其成為陸軍中的一個主要兵種和火力突擊的骨幹力量。
1953年9月,宋英從朝鮮前線回國後,先後被部隊送到遼陽部隊預科學校(專科)和瀋陽高階炮兵學校接受炮兵知識系統學習。1955年9月,被分配到南京軍事學院炮兵系射擊專業,任副營職教員。1957年7月,他隨南京軍事學院炮兵系,整體搬遷至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任新成立的炮兵學院營職教官。1963年部隊恢復軍銜制,被授予少校軍銜。
1966年,宋英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第二機床廠,任三分廠軍管會副主任。1973年7月,到非洲坦尚尼亞任軍事顧問團炮兵專家組組長。1975年10月回國後,在張家口炮兵學院射擊教研室任副主任、主任(副師職)。1978年8月,任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師職)。1979年9月,到北京高等軍事學院高階系學習。1981年4月,調任瀋陽第二地面炮兵學校校長。
宋英從1955年開始,就在教育教學的崗位上,精心耕耘,培養著部隊的炮兵人才。新中國成立之初,宋英在南京軍事學院任教時,由於各方面條件艱苦,鞏固國防又急需發展炮兵事業,他就和同仁們自己邊教學邊實踐,根據戰場的實際作戰經驗,編寫炮兵射擊專業計劃、教學方案,動手籌集各類教具,使專業教學得到有條不紊的進行。1957年7月,南京軍事學院的炮兵專業升級拓展為炮兵學院,並搬遷至河北張家口。在此期間,宋英先後擔任學院的炮兵射擊教研室負責人和學院訓練部領導。他帶領同仁們克服諸多困難,自己動手蓋營房、修道路、建教室、做教具、配器械、找戰例、繪圖紙,很快使炮兵射擊專業的教育教學走上正軌。
1981年4月,宋英走馬上任瀋陽第二地面炮兵學校校長崗位。瀋陽炮兵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是由八路軍延安炮兵學校轉變而來的,1986年更名為瀋陽炮兵學院,是一所面向全軍招生,為炮兵部隊培養初級指揮軍官的院校。學院設有佔地18萬平方米的以槍代炮射擊和海島模擬射擊訓練場,戰術、地形偵察野外訓練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英在新的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炮兵學校的建設事業和人才培養上。一是把政治建軍放在首位。要求教員和學員做到政治合格、素質過硬,嚴格訓練、嚴格要求,把獻身國防、紮根基層的教育貫穿於教育、訓練的全過程。期間,學校還投資建起校史陳列館,展現瀋陽炮校凝重、深厚的校史,成為培養、教育後人的紅色基地。二是建設一流的軍事院校。經過不懈的努力,學校已成為師資力量雄厚,教員教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詣頗深的部隊院校。校內具有先進的教學設施,有品種齊全、實物豐富、獨具特色的全軍炮兵第一個彈藥陳列室,設有地炮分隊指揮等專業。透過對學員標準軍事化管理,使學員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過硬的思想作風。教學中,全面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員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為邊防部隊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炮兵人才。三是培育雄厚的師資力量。透過招聘引進、選拔培養等手段,學校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全國、全軍優秀教師及全軍知名專家教授近百名。有獲全軍政治理論教學先進單位的政治理論教研室。教員隊伍中60%以上有研究生學歷,形成老、中、青相結合,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人才梯隊。
1984年10月,經組織批准,宋英離職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