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去劉備集團打工,不去曹操集團、孫權集團、劉璋集團、劉表集團,這四個集團打工呢?
北面的曹老闆家大業大,東面的孫老闆熱火朝天開展業務,西面的劉老闆(劉璋)與二把手張魯鬥得如火如荼,中間的劉老闆(劉表)更是紙醉金迷。
雪中送炭強於錦上添花
建安五年(200年)衣帶詔事發後,劉老闆的投資連連虧損,南下投奔他的老表——劉表。
隨後,劉表就把新野的業務給劉備,劉備可是感激涕零,一干就幹了八年之久。
相較於曹操,東漢丞相兵多將廣,佔領著漢國最富裕的北方地區,手底下人才濟濟,各個部門競爭激烈。
諸葛亮想:“哎呀的!我去曹老闆那能撈到什麼業務,而且還要從基層做起,聽說曹老闆還多疑。”
相較於孫權,東漢討虜將軍兵和將都比劉備多,佔領著南方最富裕的江東地區,各個地方業務基本分好了。
諸葛亮想:“孫老闆,太年輕了,跟著他可能要拼命加班,聽說孫老闆很殘暴,還是不去了。”
劉璋、劉表,這個兩個老闆,比孫老闆和曹老闆還富裕,每天過著收租的日子。
諸葛亮想:“劉璋和劉表,這兩個老闆很早就在業界創出名聲了,屬於老牌企業了。我跟他們混職務肯定低,而且又不能施展我的才華。”
劉備兵不過萬將不過三,面對如此落魄的劉老闆,諸葛亮依然拿出屠龍術追隨劉備。
諸葛亮想:“這幾年劉老闆把新野治理得挺好的,又很愛戴下屬,而且現在他挺缺人手的,他公司規模小,但也很適合改革,我去他那說不定可以實現我的理想。"
集團人員問題
東漢時候門閥嚴重,任人唯親成了常態。曹操集團、孫權集團、劉璋集團、劉表集團,內部都形成了明顯的派系,而且大多數是名門望族。雖然曹操打破門閥制度任用人才,但其實效果不是很廣,關鍵職位依然被名門望族把控。
四大集團相比於劉備集團太大了,一改革著要動全身。劉備集團小,人員成分簡單,管理輕鬆,而且還可以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