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1370年到1395年,也就是洪武三年至洪武二十八年,我爹朱元璋持續對盤踞嶺北和遼陽故地的北元殘部不斷實施打擊。
那時代明軍兵鋒之勝,草原上能躲藏和盤踞的城池都被摧毀了,甚至於地平線上能站著的房子都不允許存在。
如此帶來的後果就是蒙古各部天天在草原上狼奔彘突,越跑越遠,越逃越散,返回到遊牧時代逐水草而居的狀態。無法定位他們的位置,也是很頭疼的。
當年的嶺北之戰,沒有能夠徹底斷絕漠北各部與西域各個汗國之間的聯絡。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只要一天不能徹底殲滅北元殘餘,他們就能透過嶺北行省獲得支援,即使狼狽不堪,也能成為打不死的小強。依託廣袤的大漠,與明軍周旋,躲貓貓,伺機反撲。
不過幸運的是強大的永樂時代到來了,此處應有掌聲。永樂八年,東西蒙古之一的韃靼部崛起,小老闆本雅失裡和太師阿魯臺自認為翅膀硬了,開始搞事。正好,我不缺錢,缺一個藉口,哈哈哈。
奉先殿裡,南京潮溼的天氣,讓畫像上我爹的臉上都是“汗水”。難道老頭子在天有靈,知道我要北征了,熱淚盈眶嗎?放心吧爹,您是瞭解阿四的,我辦事您放心。
從公元1410年永樂八年二月到六月,先戰本雅失裡,後敗阿魯臺,沒有什麼事兒是50萬明軍健兒辦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朕親自壓上。
當年蘇武牧羊的北海(貝加爾湖),現在是我明軍神機營碾壓阿魯臺騎兵的戰場。這一刻,我就是中山武寧王徐達大將軍與太祖洪武皇帝的結合體,沒準兒我衝鋒那一刻,還能閃現出一部分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大將軍的影子。原諒我有點膨脹了。
第一次北征的效果很好,韃靼慫了,本雅失裡小朋友慌不擇路跑到了西蒙古那裡,讓瓦剌的馬哈木弄死了。從此黃金家族成為了永遠逝去的傳說。
公元1413年永樂十一年,已經羽翼漸豐的瓦剌部有崛起之勢,驕橫的馬哈木一度南下威脅已歸順我明的阿魯臺部。怎麼能允許一家獨大呢?幹他就完了!
這一次,算是遇到勁敵了。忽蘭忽失溫,一個值得銘記的地方。主力對決,面對3萬瓦剌鐵騎,這一次我真的親率三千營精銳衝擊敵陣,還馳援受困的五軍營側翼。
戰爭,是在殺戮中消耗著脆弱的生命。我英勇的明軍健兒很多都長眠在了這苦寒之地。馬哈木的瓦剌與朱棣的大明無情的對撞,這是瓦剌人的不幸,更是馬哈木的大不幸。
三十六年後的1449年,也先的瓦剌與朱祁鎮的大明對撞,究竟又是誰的幸與不幸呢?土木堡還是榆木川,究竟是前世的宿命還是後世的孽債,有時候皇帝也是很無助的,我也有不得不背的鍋。
永樂十三年和永樂二十年兩次北征目標都是阿魯臺。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我第五次北征,目標依然是“又愛又恨”的阿魯臺。
日漸蒼老的我有些力不從心了,可是我還沒有完成我爹的夙願,肅清嶺北遼陽等處,讓大明真正賓服四夷。
我親愛的戰友們,我走不動了,就讓榆木川成為我永不停歇奔跑的終點吧。我寧可在衝鋒中犧牲,也不願意躺在床上死去。告訴鄭和,日月永在,大明的寶船不能也不應該停止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