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封建統治時期,皇帝就是政治核心,他說什麼就是什麼,然而他自己也是很明白治理國家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最早在先秦時期,選拔人才是世襲制的,這個人建國時有功勞,他死後子孫會延續他的這份榮耀,但是弊端就是如果兒孫不成器,就給君王和國家帶來災難。
後來到了漢朝就改成主要依靠推薦選取人才,但是漢朝卻以孝順為主要選人才的標準,孝順就能當官,這肯定也有弊端,到了隋朝就建立了科舉制度。
這樣的選舉制度,既公平又可以全國範圍的選拔人才,所以直到清朝滅亡,科舉制度一直沿用著。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地方的人才會慢慢的向國家中心靠攏,那這些人就要離開家鄉,到京城打拼。現今社會交通方便,可在過去基本靠走,回趟家可能要幾個月。
我國古代就出現了古代官員退休後,告老還鄉的情況,學過歷史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退休就告老還鄉,留在當地養老不好嗎?在朝當官不論大小,也是件光榮的事,位於國家的政治核心,掙得也多,生活環境和水平也高,為什麼退休後就要回到老家生活呢?
一、落葉歸根
中國古代對於根基還是很在乎的,根就是出生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說家族出生的地方。自己祖輩都在這裡生活,家裡的祠堂、祖墳等祭祀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當有能力的人遠離家鄉去做官,不管多遠家在這裡,根也在這裡。
科舉制度的推行,就會使更多的人選擇走仕途這條路,有能力的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向國家的政治核心。這些人不會一開始就達到政治巔峰,肯定是先從低職位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這個過程就要消耗最少十年的時間,這時年齡也正好是三四十歲。
人到中年,事業有成,但還沒結束,人總是想要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還要繼續穩固或是爬得更高。這個努力的過程就又是十年,年齡來到了五十歲左右。古代人的平均年齡比較低,所以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就到了該退休的年紀了。
為了仕途努力了一輩子,現在放鬆下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家,回到他出生的地方,那裡有父母祖輩,有家族後輩。落葉歸根、頤養天年,形容這些退休的官員最合適不過了。奔波了一輩子,開始生活才從回到故土開始。
二、明哲保身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統治時期,中央集權,所有人都在為皇帝辦事,他一人說了算。政治核心肯定也會是腥風血雨,有人說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喜怒哀樂完全決定上至文武群臣,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死,當經歷過這些的人,退休後怎麼可能還留在老虎身邊。
經常看歷史劇的人一定不會陌生,皇子為了爭奪皇位,拉幫結派,互相陷害,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朝中大臣,他們也各自站隊,在爭奪皇位的戰鬥中,肯定會得罪很多人,皇子勝利了也就跟著沾光,這要是敗了,能保住性命都不容易。
保住性命的人,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不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還選擇在本地養老,那不是老糊塗了嘛!他們一定是在退休之前就安排好了回家的一切,就等領導批准了,快馬加鞭地趕回老家,遠離政治核心的暴風雨。
因為科舉制度的選舉,大臣們的老家會離皇城比較遠,回到老家養老還可以躲過對手的算計。首先表明自己老了,不參與你們的鬥爭了,為了讓你們放心,連家都不要了,搬到離你們遠遠的小地方,就請放過我吧。面對這麼誠懇的請求,相信敵人也就不再趕盡殺絕了。
三、衣錦還鄉
透過科舉制度選舉的人才,肯定是在當時知識淵博的人,他們遠離家鄉,為皇帝工作,國家的建設與發展都有他們的參與。這類人不光被當地人尊重,肯定也是老家人的驕傲。退休時選擇回到家鄉,一定會被百姓崇拜,以他為傲。
衣錦還鄉的典故出自項羽,他明明是最早進入咸陽的人,但是沒把握住稱王的機會,後來鴻門宴上又沒有把劉邦殺了,最後被劉邦四面楚歌圍的是狼狽不堪。當項羽面對被燒得殘破不堪的咸陽城時說:“富貴不歸故土,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的意思就是說富貴後而不返回故鄉,正如穿著好衣服在夜裡行走,誰會知道呢?慢慢的人們就總結成衣錦還鄉了,這個習慣也就一直沿用下來,在朝中做官的人退休時,大都會選擇衣錦還鄉,算是個成功人士的象徵吧。
回到家鄉之後,面對老鄉的崇拜,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就想到做一些造福當地百姓的事,讓自己的形象更加的偉岸,也是為後代子孫積福。這麼看來衣錦還鄉的確是件好事,不光自己能安享晚年,還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四、總結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要告老還鄉,留在當地養老不好嗎?分析了很多,得到的結論就是不好。我國古代的時候,交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道路也沒有這麼多,他們基本上就是以步行和馬車代步,走出家鄉和回到家鄉中間可能要相隔幾十年。
因為距離和路途的關係,他們也不可能總是回家。對家鄉、家人的思念時刻掛在心尖,我國有過很多詩人,為了表達思鄉之情,創作出很多有名的詩句。這些詩句的能被大眾認可,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朝中大臣,心中都有著濃烈的思鄉情。
其實現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不也是如此嘛。每年都會有一次幾億人的大行動,那就是春運。全國各地工作的人,都會在春節選擇返鄉,為的就是跟家人團聚幾天。我們從老祖宗那裡傳承下來的落葉歸根,是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氣節。
現在就能明白古代官員為什麼會選擇告老還鄉了,年齡是一個原因,生活和政治環境是一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不管身在何處,最後都要像葉子一樣飄落在樹根處。本地的條件再好,也就是臨時住所,告老還鄉才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