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大軍去征服嶺南。越人在正規軍作戰上,和秦軍是有代差的。所以秦軍才會在開局順風順水的打到了番禺,打到了桂林。但是,最難的不是征服戰爭,而是治安戰。秦軍深入嶺南,背後的補給什麼的都是依靠秦朝的支援,透過交通線輸送給嶺南秦軍。而越人就是透過襲擾秦軍又長又脆弱的交通線,才讓秦軍疲於奔命,而秦軍又實行三光,又激發越人誓死抵抗,以至第一次南征失敗,屠睢就是死在治安戰中。
之後秦始皇又一次舉國動員,以任囂為總司令,趙佗為副將,再一次南征。這一次,秦軍還是一路順風的打到了番禺,打到了桂林,打到了北向戶(據說是今天越南中部)。這一次,秦軍沒有采取上一次那樣三光,而是坐下來談了談。到了漢朝瓦解了南越國的政權之後,對越人主要採取了懷柔統治,“初開粵地宜廣施恩信”。越人尤其是平原和谷地地區,相對文明的越人便慢慢融入中原的統治。
虛報的軍隊人數在古代史書上不是個例,嶺南的50w人確實有點誇張成分在裡面的,就是放到明清,一支部隊就50w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土木堡之變一些野史就含糊的說皇帝帶了50w大軍,明史和實錄這段都含糊的混過去了,但從明實錄稍微考察一下編制,你會發現北京城有30w正規軍撐死了,在秦朝一次性有實力派50w軍隊到嶺南我是難以相信的,就算這支部隊都是社會底層構成的雜牌軍,這個人數,路上的耗費等等都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幾千年前的人口和生產力。
秦始皇派50萬大軍南下攻嶺南,並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消滅楚國殘餘版圖。秦始皇不可能無緣無故派50萬大軍南下攻打併不是周朝版圖的嶺南的,肯定是在追擊楚國殘部的。嶺南是由東周春秋時期的楚國打下來的,是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打下來的。也就是嶺南進入中原王朝,跟古希臘建國差不多。再就是,從這個說法也可以知道,現在網上所有的(東)周朝地圖都是錯誤的。
2200年前的50萬大軍,可不是小數目,每天行軍吃的糧食,就需要龐大的農業系統支援。1600年後的1404年的跛子帖木兒率領20萬精銳東征,然後病死就再也組織不起來20萬軍隊。2200年前的秦帝國可是同時往南方派50萬大軍和往北方派30萬大軍,這南北外派的軍隊加起來就80萬,以秦朝的生產力,根本不可能。
五十萬秦軍的水分太大了,五十萬中估計包括了民夫,遷居人口,後勤人員等,純作戰部隊有二三十萬上下頂天了。再說戰力,秦軍一統天下之後,核心部隊分為三大軍團,秦末加了個驪山軍團,四大軍團按實力排名為關中軍團,長城軍團,驪山軍團,嶺南軍團,前兩個毋庸置疑,都是秦軍的老底子精銳,第三和第四就屬於雜牌軍。
把驪山軍團排第三是因為它的戰績不俗,鉅鹿之戰前幾乎控制了天下形勢,又有一員名將章邯帶領,可以說最後的驪山軍團不亞於長城軍團甚至更為悍勇,說回嶺南軍團,本身是雜牌軍,戰力老末,人員組成複雜,就算回去那不送死麼?第二是嶺南軍團人員組成複雜,嚴重懷疑他們可能大部分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所以對秦沒有什麼歸屬感,也就是所謂的不想回去。第一加第二構成了第三個因素,使得嶺南軍團產生了割據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