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戰,大清國最後的遮羞布被小鬼子無情地撕扯掉了。以往被洋鬼子欺負也就算了,現在連小鬼子也騎在咱大清國的頭上拉屎拉尿了,強烈的恥辱感刺激著大清國,尤其是年輕的光緒皇帝。平心而論,任何統治者尤其是最高統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江山沒落,即便是葉赫拉拉.慈禧老佛爺也不會覺得江山亡了是好事情,像南北朝時代那些奇葩皇帝也是精品。
年輕的光緒皇帝,開始思索振興帝國的方法,恰在此時,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全國1000多名舉子,聽到臺灣被割讓的訊息後,惱怒了。他們齊集在宮門前,要求拒絕割讓臺灣,並實行改革,中興大清國。這其中就有那位撼動天下的康有為(康南海)先生,如今坊間對南海先生多詰難之意,實事求是地講南海先生在私生活方面確實不檢點,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南海先生對大清國還是忠心耿耿的,即使大清國滅亡了,南海先生依然奔走在復興大清國的道路上,雖然不合時宜,倒也不失為純臣,頗有古君子之遺風。
趁著這次上書,康南海把自己的兩本政治方略呈現給光緒,光緒看過之後,真有種醍醐灌頂之效果。馬上召見康南海,準備效法當年之秦孝公,以國事相托於康南海。
年輕的光緒皇帝以康南海的方略開始改革,短短103天,發出了上百道檔案指示,改革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農工商貿......看似各個領域都涵蓋了,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循序漸進。大清國就像是一個身患重病體力嚴重透支的病人,治療這樣的病人,千萬急不得,一急就容易出問題。此次改革有一項政策就是要命的猛藥,那就是廢除科舉,要知道科舉制度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沒有替代制度出臺的情況下貿然廢除,那可是要出大問題的。試想一下,那些辛辛苦苦靠科舉考上來當官的人,突然就被開除了,換作是你,你會咋想?還有那些讀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書的讀書人,突然就宣佈廢除科舉了。打個比方就相當於你從幼兒園讀到高三甚至還補了習,突然宣佈高考廢除了,你之前學的東西全部不考了,這不出事情才怪。
被砸了飯碗的官員們心裡自然不是滋味,但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誰也不敢公然反對。不能公然反對那就搞小動作唄,他們盯上了頤和園的慈禧太后。天天跑到頤和園去,時間一長光緒和慈禧的矛盾自然就被無限放大了。慈禧的態度也轉變了,從一開始支援改革到質疑改革再到反對改革。慈禧一旦反對,那這事情就推行不下去了。
其實這個時候光緒放緩改革腳步,減少打擊面,事情還有所轉圜。可惜康南海急了,乾脆以光緒的名義召袁世凱進京圍攻頤和園,袁世凱又不是愣頭青,豈會行此冒險之舉。當時袁世凱所部不過7000人,而北京豐臺大營、西山大營2支駐軍,有十幾萬人,都控制住效忠於慈禧的榮祿手中,真不知道康南海哪來的膽子。兵變還未發生就被慈禧平定了,103天的新政戛然而止,剛剛親政的光緒又重新被剝奪實權,帝國再一次回到了老路。
當時的人來看,這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波折,但仔細一分析,細思恐極。這或許是大清國最後一次自我恢復的機會。政變過後,光緒和慈禧徹底鬧翻了,直到公元1908年慈禧在死前的一天也要強行把光緒帶走,讓3歲的孩童(溥儀)繼位。也是在這一年,帝國實際上已經死亡。之後的三年只不過是一輛汽車剎車停止後的慣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