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花事暖人心,四種早冬耐寒美花,你喜歡哪種?
公曆的十一月,往往對應農曆的十月,農曆的十月有往往對應節氣的冬季的開始。此時是古代秋冬季節交替的階段,在人們的概念中是越來越冷。但實際,寒冷的到來,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古中國幅員遼闊,氣候也不一樣,黃河以北有霜凍或者冰凌出現,但是隨著歷代人們從北向南開發遷徙,長江流域的寒冷比北方要遲,而嶺南一帶,更是四季如春,就是冬天也宜人。
所以農曆的十月,有多種稱呼,有叫寒月的,有叫孟冬的,有叫小春月小陽春的,還有叫梅月的。梅花不是春天開放嗎?但是在江南,還有早梅,應對著這宛如早春的氣候,蓬勃開放。
那麼早冬為什麼叫做“小陽春”呢?這是因為宋朝之後,更注重農業的發展和精耕細作,人們發現農曆十月的氣候,和春天有著某種類似,比如江南廣袤的地區,溫度往往在零度以上,霜輕雪柔,沒有雨水的天氣,太陽明麗溫暖,雨露雖然沒有春天那麼多,但是適合小草本蔬菜的種植,而很多春天開花的樹木,應著這晴暖如同春天的天氣,也紛紛開出了清麗的花朵,所以早冬十月,又叫小陽春。陽春是指的三月,而此時某些時段的晴美,也不亞於三月。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農曆十月,古詩詞中,有哪些盛開的花,來裝點這個冬天。
一,菊花。
因為菊花是秋天廣泛的草本,且品種多樣,雖然菊花以農曆九月最為繁盛,但是野生菊花因為所處的地方氣候有差異,所以花期可以從農曆九月綿延到冬天,甚至南方,冬春都有菊花開放。
”一段風流玉琢成,開從霜後越精神。
休嫌茉莉非吾配,曾見張良似婦人。“宋朝·潘牥《十月菊·一段風流玉琢成》
說十月的菊花,一段清美傲然的姿態開放,那嫩黃的花朵,彷彿是美玉雕琢而成,小小的風霜壓不住菊花傲然盛放,越是清霜洗禮後的早冬,越發看見它們開得精神。
詩人用夏天的茉莉花和菊花相比,一個是夏花,一個是冬花,就算茉莉怎麼清香,是宋朝所謂的佛花,都比不了菊花自然的在寒冷季節那種芬芳。
那麼張良是秦末漢朝初年的謀士政治家,幫助劉邦開創了大漢,可謂不世之功勳,後來江山穩定後,張良退身求隱,逍遙專研他的黃老之術,不問政治。張良代表了很多人的理想,功成身退。
但是這裡用菊花之口,說張良是婦人,是什麼含義呢?
茉莉代表佛教,張良晚年代表道教,這都是遠離人世風雨的小我典型。
而菊花冬月開放,迎冷而上,不懼怕真實世間的霜寒風雨,越冷越俏皮,恰恰代表儒家有為的現實主義精神。
而潘牥本人也是非常實在有為的報效國家的官員,他43歲死在工作崗位上,踐行著真正的菊花精神,這種務實的現實主義精神,是非常樸素和可貴的。菊花代表著最堅毅真實的人生。
二,木芙蓉。
木芙蓉從晚唐就開始被人們從湖南廣泛引種到其他地方,這種木本高大,花朵鮮豔,更難能可貴的是花期長久,從農曆的九月一直開到農曆十一月。雖然和菊花同時,可供重陽節的觀賞,但是顯然作為木本的木芙蓉更加耐霜凍,也更長久。
所以古人有將木芙蓉列為農曆十月之花,妥妥早冬花神。
“遊蜂識盡千紅紫,只這寒芳竟不聞。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剛欲拒霜開。
不知拒著清霜後,還有三冬傲雪材。”宋朝張明中《拒霜二首》其一
那蜜蜂認識這人間花草萬紫千紅,但是這木芙蓉的寒冷的香氣,卻沒有蜜蜂前來。
不知道這木芙蓉可不可以抗拒九月的清霜寒冷呢?
這木芙蓉剛剛在九月迎著清霜開,姿態正美。
那些蜜蜂哪裡曉得,木芙蓉不但抗拒著晚秋的清霜,還傲著冬天的細雪呀。
很多人都將木芙蓉看成秋花,實際真正喜歡木芙蓉的人,才知道她有多麼爛漫,看盡楓葉紅蘆花白才在晚冬裡歸去。
“楚天寂歷暮雲平,何處江村落雁聲。
正是西風掃黃葉,不知春色在朱榮。”《拒霜》宋朝·姜特立
晚秋之晚和早冬之早,正是秋風狂掃落葉之時,那江南和長江地帶是所謂暮靄沉沉楚天闊的蕭條,若在此時,聽到天上西風雁叫,那真是江天雲闊,斷雁叫西風,好個悽慘時節。
有沒有溫暖的花開呢,當然有。如果你仔細在江邊尋找,你將視線從空闊轉向細微,你會看到那水邊蓬勃開放的木芙蓉。
木芙蓉親水,在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它們在晚秋生長在水邊,在西風裡開著花,對著流水照著鏡子,它們豐肥豔麗,花頭碩大,健康自在,渾然不管這是季節的秋冬,自顧自妖嬈著。
那麼在淒涼的人生,看到這帶著綠葉紅花的笑臉,也覺得沒有什麼過不去吧。
冬天來了,春天不但不遠,就在你眼前啊!
三:枇杷花
“玉子岡頭秋杳冥,石床摘阮素琴停。
枇杷花開如雪白,楊柳葉落帶煙青。
每聞投壺笑玉女,不堪鼓瑟怨湘靈。
酒闌秉燭坐深夜,細雨小寒生翠屏。”元朝顧瑛《紀事一首》
雖然唐朝王建一首寫薛濤的枇杷花裡閉門居,來形容薛濤的才氣和早慧,說她和枇杷花一樣是統領春風的早春之花,實際也點出了枇杷開花是在冬天。
早冬時節,江南的枇杷花就已經茁生花芽,如果小氣候合適,一樹如雪冬花,那也是很常見的。
枇杷在於四季常青,晚秋早冬時節,嫩葉和花芽同時生長,那綠葉的青翠和花朵那種潔白冷香,是別有一種寒冷中清冽。
元朝顧瑛這首,恰恰寫的是早冬開放的枇杷花。
在玉子山頭,坐在早冬的清暖的太陽裡,琵琶聲響,其他的樂器就停了,這是彈奏的十面埋伏嗎?讓人聯想到胡沙漠漠的邊關。
而應景的是狀如琵琶的枇杷葉子中萬花如雪,這是北方的雪落在了枇杷樹上嗎?
這詩寫得好有景深,讓人聯想。
當然你要懂“阮”就是琵琶,而枇杷樹的得名也是因為葉子像琵琶。
琵琶聲裡枇杷開,胡沙飛雪樹上來。
這首詩的意境非同一般啊,如此清曠的聯想。
四,早冬梅花
“十月開花是子真。小春分付與精神。
折來含露曉妝新。
暖意便從窗下見,粉容何待鑑中勻。
宛然長似玉華清。”宋朝無名氏《浣溪沙》
在唐朝,十月梅花開在桂林與四川交界的地方,那裡也是梅花最原始的故鄉。
但是宋朝之後,對於梅花的熱愛,加大了梅花的種植和新品種培育,可以在農曆十月開花的梅花被廣泛種植在園林庭院,以對應冬天的到來。
在早冬,萬木凋零之時,卻有梅花以向上的姿態,綻出紅色的蓓蕾,在寒氣裡醞釀花開。
這一種向上的生命力格外感人。
而且梅花先花後葉,生命力頑強,可以折枝插瓶,無疑是冬天提升精神氣的良伴。
這裡將十月梅花形容成有風骨的君子鄭樸,號子真,他甘願像陶淵明一樣躬耕隱居,卻博學多才,廣教弟子。那一種清寒中的馨香溫暖,讓人如坐春風。
而梅花也有著骨氣凜冽和內心的花開溫暖。
梅花是宋朝的國花,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都熱愛。這種國民的梅花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
“孟冬多風霜,草木俱披靡。
老柳葉才脫,拂拂新萌起。
凍梅如枯榛,班班亦含蕊。
寒暑運四時,成此歲功美。
孰知四時間,獨有春不死。”宋朝·周端臣《孟冬多風霜》
這首詩非常耐讀,孟冬也就是早冬,的確這個時段,因為寒氣來臨,經過了春夏繁榮的草木大多數都在風霜中樹葉凋零,進入了冬藏期。
如果你直觀去看,也的確好像是一種衰敗之像。但是那是表面的。
因為周端臣讓我感動,他的觀察實在是太仔細了。
比如你此時去細緻觀察落葉的柳樹,你會發現在每一片落葉之後的葉子和樹枝的交接處,都蘊含著新的嫩芽尖子,針尖大小,隱隱青黃色,它們等待著另一個春天的陽光和雨露,它們只是等待。
而你看見梅樹的葉子早就落了,彷彿枯枝,但是總有早梅的花苞開始茁生。
寒來暑往,是因為老天也要讓許多樹木休息,因為該結果的都結果了,盛大的豐收已經完成了呀,該許多樹木植物進入休養期。
如果你看到凋零,那你是不明白天地自然的大愛和秘密。因為春天永遠蘊含在四季當中,它們潛伏,但是永遠不死。
我非常感動。我一直說花落不是花的死亡,是一件美麗的衣裳卸落,成就果實的美。
我一直在談,葉落歸根,是葉子的休息,也是樹木醞釀新的生機。
那麼那些在冬天裡開花的生靈草木是一樣啊,都是為了希望盛開在當下,完成自己生命迴圈延續的同時,給了人精神的振奮。
你還知道哪些在初冬裡開花的植物呢?
那些反季節的花草也算哦,因為它們驚醒在有如春天的陽光裡。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