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打起黃雀兒 配圖:網路
說到官員待遇,唐宋最佳,到了明清就略顯寒酸了。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喜歡曬工資,當戶曹時有詩為證“俸錢四五萬,月可俸晨昏”。35歲寫《觀刈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老白很靠譜很知足,三百石的吏祿,作為縣尉來說他已經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老白官運不錯,又二年升遷至左拾遺,工資一下翻了好幾番,“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年薪三十萬,老白深感受之有愧,古往今來,都是嫌工資少的,嫌工資多的可能僅此一位。
到了明清,公務員的日子不好過了。明太祖出身貧寒,最厭貪腐。他自己一向節儉,自己四菜一湯不說,下邊的官員也要求的更加嚴格。工資低不說,勞保津貼又少的可憐。依了朱皇帝的意思,做了官圖了名聲就不應該再貪圖物質享受。
當官原本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伸著巴掌要報酬就該捱揍。所以,大明朝提倡舉報上訪,整治貪官更是狠辣至極,輕則充軍發配重則剝皮充草製成標本。不過奇怪的是貪腐一直源源不斷,看來這套辦法不靈光。
到了大清,官員待遇每況愈下。外省大員還湊合,特別是京官,工資低得不要不要的。身居帝都皇城,應酬本來就多,薪水發下來養家餬口都有點羞澀,再想走動應酬基本都得申請貸款。
老這麼緊巴巴的過日子,老婆孩子受不了,官員自己也憋屈的不行。咋辦呢?只好從眾“撈外快打野食”。
“月光族”後來都發展成統一對外,向外官索要饋贈。天子腳下誠惶誠恐,衙門油水淡出鳥來。“廉者有所擇而受之,不廉者百方羅致,結拜師生,兄弟以要之”。
外官為求官位太平,或者第一時間打探龍顏喜怒,都會施展手段籠絡一批自己在京的大小同黨,上邊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外官都能從容應對,不出差錯。
長此以往,京官的日子慢慢滋潤起來。每年繁衍出了各種“敬”。有外派的肥差肯定要擺上一桌搞個“別敬”,“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外放的官員都是難得一遇的好差事。所以一旦出京走馬上任,京城大小官員都要一一饋贈。
冬天驟冷,不等下雪,外地的官員早早的就心領神會的送來了上好的木炭,“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喝酒是假,送禮是真,這在當時叫“炭敬”。
到了夏天,烈日炎炎,沒空調,沒電扇,汗流浹背咋整?別急,高溫補貼皇帝不發外官籌集,各種納涼的物品一一備齊送上門來,玉能生涼,所以夏天送的多是美玉。這在當時叫做“冰敬”。更離譜的還有“瓜敬”,四季鮮果,八方特產一旦瓜熟蒂落,第一時間京官們肯定能嚐鮮,比“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楊貴妃待遇也差不到哪兒去。
俗話說“朝裡有人好做官”,京城的公務員很會利用這一點。工資少點沒關係了,有外塊有野食,生活過的照樣滋潤。
薪水低廉不能養家餬口,公務員再舒服都不能當飯吃。明著是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幹活,暗地裡無不絞盡腦汁貪汙受賄撈外快打野食。高薪養廉到底有沒有效果不得而知,不過一旦漲工資,大夥兒肯定不約而同的山呼萬歲。
史說新語,歷史原來如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