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是對領主極其忠誠,寧願自殺也不願投降。這些人都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他們的使命就是戰鬥到死。
從仙國時期(1467-1603)開始到江戶時代(1603-1867)結束時,武士已經不再那麼軍國主義,而是變得更加官僚化。
但他們仍然是一個強大的社會階層,那麼,這些擁有700多年曆史的日本貴族是怎麼衰落的呢?
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也是很多事件累積的結果,隨著日本社會現代化,以及溫州起義和明治日本的建立等重大事件,最終使武士文化終結。
不滿情緒在武士中蔓延
十九世紀,許多中下層武士對日本社會的結構越來越不滿。
德川家族掌權,他們從江戶(現代東京)開始統治,成為德川幕府。
幕府將軍自1603年開始統治,是德川家族的首領,擔任最高軍事統治者。
這個時期,武士的薪水是由軍隊等級決定的,地位是由家族等級決定,最高等級的武士和最低等級的武士在財富和地位上都存在巨大差異。
中產階級武士越來越缺乏向上的流動性,雖然一些下層武士偶爾確實能上升,但他們無法保證他們的後代能夠一直享有這種偶然的階級上升。
孤立主義的結束分裂了日本
1853年,海軍准將馬修·佩裡駛入江戶灣,引發了一系列將永遠改變日本的事件。
佩裡由一支全副武裝的艦隊陪同,由米勒德·菲爾莫爾總統派遣,以開放日本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雖然從技術上講,佩裡的任務是和平的,但海軍力量的威脅卻不容忽視。
在日本,想要維持孤立主義的勢力和歡迎外國人的勢力之間出現了對立和分裂。當時,德川幕府掌權,天皇雖然存在,但基本上只是一個傀儡。
幕府幕府德川文武最終決定開放港口,但天皇反對。幕府無視天皇的意願,堅持開放港口。1863年,皇帝打破了服從幕府將軍的傳統,釋出了“驅逐野蠻人”的命令。
長州家族叛亂
抗命天皇並不足以結束德川幕府,但它確實激起了許多武士的憤怒,特別是長州家族。
該氏族位於本州西南端,相對遠離江戶幕府的勢力。長州家族權力在武士手上,他們對幕府十分不滿,他們反對外國人,支援天皇。
為趕走外國人,長州家族組建軍隊。這些士兵是從武士階級的邊緣招募的,這削弱了氏族中傳統的武士等級制度。
1864年,不滿達到了頂點。除了與外國人作戰以“驅逐野蠻人”外,長州家族還發動了濱慄門之亂。該部落的武士試圖接管京都並恢復天皇的政治權威,但被幕府勢力擊退。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報復,幕府發動了一次針對長州家族的遠征。
薩摩族叛逃
薩摩藩與反對幕府的長州結盟。薩摩藩氏族統治著九州,與長州隔海相望,同樣遠離幕府勢力。但與長州不同的是,薩摩氏族中的激進分子較少。
於是,薩摩氏的保皇運動更多地是為了透過政治手段恢復天皇的權威。到1866 年,忠臣分子控制了薩摩氏,他們加入了長州反幕府聯盟。
那一年,兩個氏族聯合起來擊敗了第二次幕府對長州的遠征。這導致幕府的權威嚴重受損。然而,此後不久,弘明天皇和幕府將軍德川家持都去世了。他們被明治天皇和幕府將軍德川吉信取代。
明治維新結束幕府
1867 年,幕府將軍德川吉信正式辭職,實際上將權力讓位給了天皇。這一行動是為了讓德川氏族在新政府中維持重要地位。
然後在 1868 年 1 月 3 日,京都發生政變,天皇在明治維新事件中恢復為日本的最高權威。在此過渡期間,明治政府繼續與德川政府合作。這激怒了長州和薩摩氏的強硬派,他們說服明治議會廢除將軍的稱號並沒收吉信的土地。
五條誓言開啟日本新紀元
五條誓言是1868年明治維新的憲章檔案。這份簡短的檔案標誌著日本的重大轉折,最顯著的是表明了對國際社會的開放態度。
檔案還強調,“平民百姓,同於文武官員”。換句話說,特權階層開始倒塌。
封建制度的終結剝奪了武士的權力
幕府的終結也標誌著日本封建主義的終結。明治維新期間,天皇採納了許多西方概念,例如立憲政府。到戊辰戰爭結束時,徹底消除了自 12 世紀以來一直存在的種姓制度,代之以中央集權的帝國政府。
到戊辰戰爭結束時,帝國議會主要由薩摩氏族和長州氏族的武士組成,其他顯赫氏族也有一些代表。到 1871 年,以前的領地變成了縣。
廢除領地並非小事,該計劃需要許多著名武士的支援。儘管如此,這一舉動還是在新帝國政府和一些武士階級之間產生了一些摩擦。
隨著日本天皇宣佈所有階級平等以及武士階級被剝奪特權,緊張局勢升級。
徵兵制停止了武士對兵役的壟斷
明治政府結束兵役武士的壟斷。在此之前,武士軍隊直接效忠於當地的大名。隨著大名及其領土的廢除,需要組建一支新的軍隊。1872 年,當時明治政府制定了全民徵兵制度。無論是否是武士,每個人都必須服三年兵役。
這直接瓦解了武士階級的存在合法性。
頒佈法令禁止武士攜帶刀劍
隨後,日本政府針對武士階層的頒佈了多條法令,1876年,正式宣告武士攜帶刀劍是非法的。
武士在薩摩叛亂中最後一搏
薩摩藩曾在推翻幕府和恢復皇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此時,新政府的法令卻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於是,薩摩藩把矛頭指向了新政府。1877 年,武士發起了叛亂。
在九州島上,西鄉隆盛率領的一小群反叛武士圍攻了庫奈本城。政府軍到來時,他們被迫撤退,在幾場小敗之後,他們被包圍在江之嶽山上。他們設法逃回了他們在鹿兒島的據點,但他們的軍隊已經從 3000 人減少到 400 人,而此時,他們面臨的是超過3萬人的帝國軍隊。
9 月 23 日凌晨 3 點,帝國軍隊以附近港口的戰艦支援的大炮發動襲擊。反叛的武士手持劍和矛等傳統武器,與持槍的帝國軍隊交戰。
到早上 6:00,只剩下 40 名叛軍。西鄉受了重傷。最後,他逃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切腹自殺。
剩下的武士被加特林機槍掃射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