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深秋,出版遇挫,沮喪也只兩三天,過後,意氣仍奮發。畢竟,只要不放棄,就還有希望。努力雕琢,千錘百煉,我始終堅信:功到自然成!
落葉滿地,紛紛揚揚,亦如人的思緒,飄飄灑灑。此時,還有什麼比研究詩詞更應景?於是,繼續跟隨蘇軾的腳步,學習詩詞。
(一)原文
《永遇樂·長憶別時》
【宋】蘇軾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餘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餘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悽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迴廊曉月,也應暗記。
(二)我的理解和翻譯
孫巨源八月十五日離開了海州,(我們)在景疏樓上作別。之後他與我在潤州相聚,到了楚州才分別。我於十一月十五日到了海州,與太守在景疏樓相會,(想起了他)寫下這首詞寄給巨源。
常常想起在景疏樓上,分別的時候,月光明亮如水清澈。美妙的酒,清亮的歌聲,也留不住(友人),月光追隨著他要奔赴千里之外了。分別三個月,月亮已經圓了三次,(今天)孤冷的月又圓了,這份冷清與落寞,誰與我一同酣醉?捲起珠簾,淒涼地看著自己的影子,與月相對到天明,而無睡意。
今天有客人從濉河上游而來,轉述了你對我的思念。憑藉著清澈的淮水,分明已經流到了海里,那海水中和著你的相思淚。
如今你在哪裡?在中書省?還是在宮中?夜裡的露水彷彿浸溼了被子。這時候看看,迴廊裡拂曉時分的月亮,想來你應該也在暗暗思念我吧。
(三) 深度解析
如果不看題記,這首詞會讓人誤以為是男女之思。能將思念寫到“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的程度,可見這思念已經出奇的深了。
迄今為止,已經賞析了東坡先生23首詩詞,在這些詩詞當中,蘇軾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結髮妻子王弗的最多,而今,這算是第三位讓蘇軾牽腸掛肚,思念到夜不能寐的人。一時間,讓我對孫巨源這個人,產生了極大興趣。然而,翻遍了網路,目前還未找到此人的具體生平,只知道是蘇軾的同僚。
蘇軾為這位同事兼摯友,寫下了諸多詩詞。除了這首,還有《更漏子·送孫巨源》、《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還有一首更直白的,詩名就叫《孫巨源》。我想,能讓蘇軾如此珍視的朋友,定然也不是尋常的。
不知為何,這首詞讓我想起了宋代張先的《千秋歲.數聲鶗鴂[tí jué]》中最精彩的兩句“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而這首詞“中有相思淚”與“中有千千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詞一般認為寫於熙寧七年(1074年),而這一年對於蘇軾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認識了12歲的王朝雲,一見傾心,收為侍女。所以,斗膽猜測,這首詞的相思,本就是藉著孫巨源寫給王朝雲的麼?
如果按照蘇軾行跡的時間線梳理,這一年,他從杭州調到了密州,大概在杭州期間,認識了王朝雲。而這首詞寫在他去密州(今山東諸城)赴任的途中,今江蘇連雲港景疏樓。抑或是兄弟情深,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思。他與孫巨源,就像伯牙子期的感情那樣?一切都是猜測,只有蘇軾自己最清楚吧。也或許,兩種意思都有,也未可知。
詞中提到的景疏樓,在今江蘇連雲港市。是宋葉祖因為景仰漢人二疏(疏廣、疏受)而修建此樓。疏廣、疏受原本是叔侄關係,皆因精通儒學,對上博得皇帝寵愛,對下深得百姓喜歡。因此,廣受好評,可以算得上德高望重。而景疏樓相當於紀念兩位聖賢之人的樓閣。不難理解,蘇軾和孫巨源多次在這個地方相聚又分別,具有怎樣的意義。由此觀之,他們之間用高山流水情更能說得通。
原以為蘇軾寫愛情、寫親情是絕佳好手,沒有想到,他寫友情,也會如此入木三分,讓人讀之肝腸寸斷!
這首詞,讓我體會到:友情到深處,也有點近似愛情的感覺。或許,真摯的感情到最後,大體都相似。只是人們,人為區分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罷了。
十分羨慕蘇軾能找到孫巨源這樣的知己。
友不在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在一起,把酒言歡,清風明月無人管,便是人間真摯客!
宣告:本文系作者文瀾珊的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文瀾珊#
圖片選自網路,如有不妥,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