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水的神奇傳說 文/ 郎鹹雷 張葉君
勝水的神奇傳說有很多,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一片琉璃瓦,勝水思源鐘鳴”“一步三眼橋”了,這三個傳說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給本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勝水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一、“一片琉璃瓦”
坐落於青島膠南勝水河畔的勝水小光明寺,建於解放前,是日照五蓮山大光明寺的分支。據史料記載,五蓮山大光明寺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歷時五載完工,明崇楨和清順治、康熙年間又多次復修和擴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寺院建築群。在歷史上素有通天之舉,登山遠眺,層巒疊障,蒼松翠柏,間以光明寺樓臺亭閣,異彩多姿,相得益彰,甚是巍峨壯觀,為山東省四大名寺之一。鼎盛時期,全寺擁有樓、臺、亭、閣150餘間,僧眾300餘人,進香拜佛者絡繹不絕。藏經樓、大悲殿、伽藍樓、西配殿、鐘樓、三寺門建成,重塑了22尊像。其中觀音菩薩像為貼金彩塑,華美異常。勝水小光明寺是按照大光明寺的佈局設計與建造的,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一片琉璃瓦的傳說了。關於一片琉璃瓦的傳說有好幾個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這個了。某天,五蓮山大光明寺的主持在做完早課後,心緒不寧,翹首遠觀,突然發現,東邊天空色彩斑斕,奇香無比,似有異象出現,遂招喚得意弟子到眼前,面授心機,令弟子往東尋一處風水寶地督建光明寺分寺,依立佛法。弟子希望主持師傅能指點一二,主持師傅笑而不語,領弟子來到正殿,只見大殿重梁掛柱,飛簷琉瓦,瓊頂玉柱,氣勢雄偉,在太陽的映照下,神彩奕奕,佛光普照。主持親自登梯,取下一片琉璃瓦片,交予弟子,弟子心悟,包好琉璃瓦,拜別主持師傅,一路向東風餐露宿,頂風帶雨,化緣禮拜,尋找有緣之處,這一日,弟子來到勝水河畔,正待洗手坐禪,忽地包內琉璃瓦奕奕放光,嘶鳴不止,弟子連忙將琉璃瓦從包內取出,供奉高處,只見琉璃瓦晶瑩剔透,流光溢彩,佛光乍現,靈動斐然,弟子心中一動,登高遠眺,發現此處風光旖旎,草色青青,河水碧波盪漾。商賈眾多,人氣幾足,曲幽曠遠、清淨莊嚴,水潤澤備,紫氣東來。弟子遂將寺廟地址選於此,宣揚佛法,開壇講經,布善道施,善男信女頗有捐贈,不出幾年,便按照五蓮山大光明寺模樣建造勝水小光明寺一座,所有佈局皆與其一模一樣,不分其右。尤其門口兩座石獅子,蔚為壯觀,建成之日,弟子將琉璃瓦放於大殿正樑上方。此時正值中午,天空中佛光再現,籠罩在勝水上空的雲霧慢慢散去,穿過雲層看金頂金碧輝煌,四方普賢在雲中行走,萬佛參禪,高高矗立在遠處山尖,佛法莊嚴。引得眾多信徒參拜禮佛,香火極旺。
勝水河自有記載來,每過幾年便要發一次洪水,每到災年,兩岸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自勝水小光明寺建造後,暮鼓晨鐘,佛法普度,每到初一十五,琉璃瓦神彩奕奕,散發奇異光芒,常有老人夜觀小光明寺上空異象頻現,似有蛟龍呻吟,又彷彿萬佛朝宗,大家發現,勝水河發洪災頻率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人傳言,因此處是海眼,連線內陸與大海,常有水蛟順水向上作亂,故在此建造寺廟以鎮水蛟。也有人說琉璃瓦乃海龍王鱗片化身,被玉帝派往勝水鎮守一方,造福黎民。然傳說畢竟是傳說,寄託了老百姓的美好願望。解放後,寺廟曾被用做了學校,大鐘被用做了鈴鐺,每天早上,勤學苦讀的勝水子弟們揹負著祖輩的期望,在清脆的鈴聲中,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新中國勝水的第一代中學生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77年“破四舊”的時候,村裡有好多老人都不捨得拆,一直拖著,最終勝水小光明寺也沒有被保住,全部拆了,拆寺廟的時候,據參與拆寺廟的老人回憶,從基座挖出來很多很多蛇,密密麻麻的的,糾纏在一起,多到得一筐一筐 的往外抬,特別瘮人,於是大家又想起了那個傳說。那一片琉璃瓦和鐘樓上的大鐘最終也杳無音信,歸隱山林,失去影蹤。大門口的兩個大獅子也被砸碎扔進了河道里了,後來,參與拆寺廟的人第二天就多有害眼疾和腳痛的,好長時間也沒好利索。令人唏噓不已,頗有感嘆。
二、“勝水思源鐘鳴”
“晨鐘暮鼓”指的是在佛教寺廟裡早上敲鐘晚上打鼓,在寺院裡總能看到左為鐘樓,樓上掛有鍾;右為鼓樓,樓上放有鼓。“天以震雷鼓群動,佛以鴻鍾驚大夢”,“晨鐘暮鼓”可以使人警覺醒悟,以正其身”佛鐘既是報時的工具,也是智慧的象徵。佛經曾曰,在鳴鐘時刻,若能觀想覺悟一切眾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鳴鐘行者,想念偈雲:‘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仍稱觀世音菩薩名號,隨號叩擊,其利甚大”。叩擊聞聽鐘聲,能夠止息一切惡道諸苦,能夠使一切眾生“俱時得離苦”,使一切受難者得到解脫。
話說大寶相寺主持的得意弟子選定勝水這塊風水寶地建造小寶相寺後,成了第一任主持,感嘆勝水老百姓的淳樸、善良,樂善好施,四處化緣,以求鑄鐘大成,周圍善男信女頗有捐贈香火,待到善資湊夠後,寺裡請來專業工匠開始鑄鐘,哪知這鐘鑄了多次都未能鑄成,就算是鑄成,聲音也是混沌不堪,低沉無力,主持甚為苦惱,茶飯不思。這一日,主持做了一個夢,夢見佛祖顯靈:“寶相落勝水,鐘鳴響九州,若要禮即成,思源佛法生”,聽到這話主持一下子就醒了,仔細回味,原來佛祖所言是無論眾生萬物都離不開根,根乃萬物之本,飲水思源,於是主持就託人在附近找尋屬龍的稚子,又選取黃道吉日太陽萌發之時,到勝水河上游取清澈之水,又選取河邊東方吉位黃土一掬一併投入爐子,這回果真鑄成一口好鍾。鐘體方圓天成,渾厚有力。黃土水波的流痕清晰的留在鐘面上,似乎在向世人訴說著飲水思源的根本。自此,“勝水思源鐘鳴”就在小寶相寺落戶禮成。每天早上僧人撞鐘誦經,鐘聲渾厚悠揚,悅耳動聽、繞樑不絕,直抵人心。響徹十里開外,在勝水上空餘韻嫋嫋。聞者心曠神怡,悠遠綿長,穿山越嶺,滲入人心,帶來了一種驚醒與沉靜的力量,那是一種很有畫面感的聲音,平穩厚重,端莊安詳,靜靜凝眸,冥冥之中彷彿有一種古老的召喚。閉上眼睛,恍如穿越時空,見證勝水不凡風景。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人們伴隨著這鐘聲耕種勞作,生活幸福,其樂融融。勝水的老百姓們用這個典故在向後人傳遞“飲水思源,樹高千尺也離不開根”的寓意,教育後代們一定要行孝道、知禮儀、懂感恩,一定要齊心協力,和睦相處。自小在父輩們的薰陶下,耳濡目染,不知不覺的也養成了堅韌和自信不服輸的性格,幾十年的光景裡,從這裡走出去了數以百計、千計求學,務工的勝水人,他們有的從商,有的從政,有的搞第三產業,雖然地域不同,從事的行業也多種多樣,但唯一不變的是勝水人自帶的堅韌、善良、不服輸的優秀品質。他們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走到哪兒,熱愛哪兒,紮根哪兒,就把勝水人的優秀品質帶到那兒。沒有多麼感人肺腑、壯志豪情的詞語,有的只是一顆火熱的熱愛生活的心。、
這正是:
寶相勝水禮法行,鑄了鳴鐘佛法成。
樹高千尺不忘本,飲水思源懂感恩。
齊心協力睦相處,行孝知禮謙虛書。
國泰民安盛世旺,天長地久年又豐。
三、“一步三眼橋”
提起勝水的歷史傳說,不得不提一座橋,這就是勝水有名的“一步三眼橋”,傳說這橋為當年八仙之一鐵柺李的柺杖所化,保佑兩岸百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傳說呢?如此神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說的是相傳白雲仙長曾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眾仙共襄盛舉,有八位得道的神仙,他們分別是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和曹國舅。參加神仙聚會,路過東海。呂洞賓一時興起,提議大家都施展自家的拿手本領,把一樣東西扔進海里,踏浪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致贊同。鐵柺李第一個準備過海,他把手中的柺杖拋入東海,柺杖像一葉小舟,載著他直向對岸行進,此時海面波濤洶湧,白浪滔天,翻江倒海,蔚為壯觀。忽見西南方向一座座仙山漸漸從海面升起,山上樹木蒼楠翠柏,鬱鬱蔥蔥,似有仙人在山上禮拜,佛光普照,一縷似有似無的仙氣,氳氤在海平面之上。鐵柺李大喜,忘了此行的目的,小舟轉向往仙人山方向飛去,行至今勝水河附近,誰知突然仙山隱退,法力盡失,無奈只得沿街乞討,破衣爛衫,又得風寒,路過之人無不掩鼻,唯恐避之不及。幸有一潘姓老人,將其領回家中,細心照料,併為其抓藥,精心調理,鐵柺李為其秉性仁慈,“行見鳥獸,下道避之,不欲驚動,不踐生蟲,未嘗殺物”,且向佛之心真誠可貴所感動,此時鐵柺李法力已然恢復,見潘姓老人疲於往返勝水兩岸,因雨水頻番,此時河面暴漲,河面小木橋已被沖垮,且觀勝水河,似有海中蛟龍順流而上,呼風喚雨,興風作浪,攪的兩岸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遂將隨身所帶柺杖化身一座青石小橋,柺杖上的三個疤點化作三個橋拱。橫跨勝水兩岸,一來為感謝潘姓老人的救助之情,二來也方便了勝水兩岸百姓往來,三柺杖為黃櫨木所制,又稱黃龍柺杖,靈性極強,對犯上作亂的蛟龍也是一個制約。同時為了報答潘姓老人的救命之恩,鐵柺李便把釀酒之法教於老人,並在勝水河畔跺腳三下,頓時地面憑空冒出一眼甜井。勝水潘家自此憑藉釀酒之法用甜井水所釀之酒,酒花豐滿,經久不散,酒清澈透明,綿柔不辣喉,酒線細長,棉而不斷,自此富甲一方。此乃後話。
據傳,蛟龍每次出海,妖氣沖天,海嘯浪翻,驚變滔天,呼風喚雨,生靈塗炭,這一日蛟龍油又要順流向上,忽感勝水河面漫天金光閃閃,照徹勝水河畔,蛟龍靈神感知有仙人在此,不敢造次,遂派魚蝦蟹將到一步三眼橋附近檢視,發現有黃龍在此守護,只得順路返回。後來,百姓發現,每到下雨陰天,一步三眼橋橋下魚蝦特別多,而且都是逆流而上,大概這些都是蛟龍的斥候吧。據村裡的老人常說,自從一步三眼橋建成後,勝水河發大水比以前少多了。天上一天,人間一年,轉眼間,鐵柺李馬上要回天庭覆命了,他怕他不在,蛟龍會乘虛作亂,臨行前,鐵柺李隨手拿起放在灶頭形似柺杖的鑄鐵鍋鏟子對潘姓老人說道,我此番上天庭,是稟告王母蛟龍危害四方,並尋的法子治住。如遇蛟龍再興風作浪,狂風暴雨,可將此物擲於窗外雨中,如同我在,蛟龍就會被嚇走。老人記下了,後來,慢慢的就傳開了。從此,在勝水老人的心裡有了底,說來也怪,每當狂風肆虐、暴雨傾盆之時,將家中的鍋鏟子拋在屋外雨中,無論多大的雨,過一會就變成了毛毛細雨。十回到有八回準。真的令人神奇。直到現在,村裡還有老卿人在用。至於鐵柺李上天庭如何稟告,王母如何治理蛟龍作亂的,這才引出了一片琉璃瓦”“ 勝水思源鐘鳴”的神話傳說。
家鄉是美麗的,家鄉也是魂牽夢繞的。離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簾外雨露紛紛潺潺,秋意闌珊,單衫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誰是客,窗外索索亮了天,一時夢醒,半夜無眠,獨倚莫憑欄,獨冷衣莫單,奮鬥心裡暖,拼搏爭了先。是的,我這個在外拼搏多年的遊子感覺比往年更加想念自己的家鄉。不僅僅是因為想吃一口家鄉味的菜,想著家裡夜晚月明星爍的寧靜和淡泊,清晨的雞鳴犬吠,更想著年邁父母殷殷期盼的眼神,整整半山坡上那一畝半的壟地,家鄉有深愛我們的父母與親人,只有在他們面前,我們才能卸下厚厚的鎧甲,返蹼歸真,他們的真才是真,我們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漸漸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而家就是那盞閃著亮點的油燈,家就是天上的北斗,就算走的再遠,迷失的再歷害,有了家,依然能夠找的到方向,重新找的到歸屬,蓄滿力量,再次整裝出發。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思家不可醫。少時離家拼搏苦,而今更思家鄉楚,明知相思難,偏要苦相思,期盼,期盼,明知眼前困局,卻說不在意,何知我思念,已為你許願!老少爺們來相伴,共渡勝水灣畔!入心那一刻,後悔來不及,你已入我心,離家的人傷心,懷念的人用心,思念的人費心,入境的人動心,回味的人扎心!
風雨滄桑,時光荏苒,而今再次尋訪勝水小光明寺和一步三眼橋。早已沒有當初的半點蹤跡,所有的往事都已經鑲嵌在人們的回憶裡了。勝水河依舊風光旖旎,草色青青,河水依舊碧波盪漾,成群的鴨子大鵝依舊在水中嬉戲,河堤兩岸,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清幽曠遠。寺院不知何處去,萋萋依舊笑秋風。唯有一片琉璃瓦和勝水思源鐘鳴的傳說依舊流傳在勝水老百姓的心裡。
轉自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年度徵文
作者簡介:郎鹹雷,中共黨員,山東青島軍民融合學院教師,2020年5月到大場鎮勝水河西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發掘歷史文化底韻,展現美麗鄉村特色。
張葉君,土生土長的山東膠南大場勝水河西村人 ,生於勝水畔,長於勝水畔,年少求學,資質愚鈍,且戰且行,愈戰愈勇,洗盡鉛華,沉澱生命,唯尊孝道,恪守德行,風清雲淡,榮辱不驚,自強不息,砥礪前行!
編輯:馬學民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