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瞭解一百多年前的老北京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1902,妝發精緻的歌妓。
旗人女孩,曾清朝歷任皇帝都曾頒發諭旨,嚴禁旗人女子纏足。
一百多年前的木匠。
晚清時期的正陽門大街(後改名前門大街),來來往往的馬車,好不熱鬧。
在等待官員出行的馬車和車伕。
四位統一著裝,撐著傘的日本女子,從容漫步走在北京的街頭。
歲月在他們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六位耄耋老人一起抽菸品茶,享受著難得的自在時光。
雍和宮前真睹“打鬼”的百姓。
東便門(1958年拆除),城牆上可以看到俄軍搭建的帳篷。
出殯的隊伍。
街角抱著孩子的婦人和玩耍的小孩。
四位打牌的旗人女子,旁邊站著端水添茶的僕人,她們的茶杯是西式杯,可見古時候也是喜歡洋玩意。
北京鼓樓附近的一個露天批發市場。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前門樓子九丈九,九個衚衕九棵柳”;“前門樓子九丈九,王口花炮響上頭。
原名永安萬壽塔,又名永安萬壽塔、八里莊塔、玲瓏寶塔,仿天寧寺塔而建。基址為明正德太監谷大用的墓地。
廣安門外,拉駱駝跑城的煤炭運輸隊。
永定門前,一群在路邊吃飯的大老爺們。
圜丘壇,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最後一次祭天是明國北洋時期。
古城牆和護城河,史書記載北京古城牆周長約24公里,牆基寬24米,通高12-14米,厚8-10米。那個時代城牆是一個重要的防禦,因此堅固無比。
清末時期,幾位官員在田地假裝犁田的場景,圖中的農民才是真正幹活的,可見形式主義從古從在。
民初在北京街頭靠著牆買棗的老大爺,他叼著菸斗,曬著太陽,顯得十分愜意。
民初的前面大街,拍攝於1906年,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圖中的學生正在民初的私塾背誦詩詞,後面的老師在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保和殿,乾隆年間保和殿用於殿試地點,由皇帝親自命題,指定大臣問卷的地方。圖為清末時期的保和殿。
大清門(中華門),建於永樂年間。1954年因要擴建天安門,在蘇聯專家的意見下拆除。
以前過年,初一早晨晚輩給長輩拜年,要行叩拜禮,即跪拜磕頭。
1900年,北京,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聯軍的陪同下,率軍穿過午門進入紫禁城。
清末時期長城雜草叢生,圖為,三個人在長城上游玩。
喜歡小編的朋友記得點贊加關注喔。[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