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和電視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所以我二者都經常看。
首先來說說電視存在的價值:電視是比較接地氣的娛樂方式,你只要開啟就可以消磨時間,而且電視一路陪伴我們從小長到大,每個家庭都離不開它。
具體價值:
1,現在電視價格都相對親民,只要有收入幾乎任何人都買得起。也是電視,讓我們的娛樂變得很廉價,輕輕鬆鬆就能擁有。
2,電視讓我們的選擇和壓力變少了,很多電視不用搜索就能播放節目。
3,由於電視的體積比較大,又很顯眼,於是電視擁有很多存在感。
4,逢年過節,茶餘飯後,甚至清早起床,如果沒有一檔節目和我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我們都會覺得很不習慣,比如我每天早上必看《朝聞天下》,每天中午必看《今日說法》和《法制進行時》,每晚必看《新聞聯播》,並不是這些節目中的知識能讓我們當下就學會防身,瞬間就能口吐蓮花。那是一種簡單的陪伴,一種接收資訊,和這個世界保持聯通的信念力。
5,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說,電視機不僅僅是一個有些笨重的機器,更是祖國和人民之間沒有任何門檻的感情傳遞,讓大家時刻感覺到:不管發生什麼新聞,不要怕,祖國時刻屬於人民,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其次是電視凝聚了中國家家戶戶的熱乎氣兒,因為有了電視,所以我們有了“團圓”的理由。桌子是圓形的,當我們圍坐時,剛好電視彌補了空缺,又使大家都能聚焦在一個點。每逢年節,一家人圍在桌子前歡聲笑語,這份簡單而真摯的溫暖,只是一個價值一千塊錢的電視帶給我們的。
電視降低了中國人邁入幸福世界的門檻,讓不容易產生共同話題的老中青三代能擁有哪怕片刻的幸福談資和大家聚在一起不吵不鬧的時光。
其次我們聊聊手機的興盛:手機和網路讓我們的距離更近了,陌生人也可以快速認識,這是二十年前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東西。
手機快速爆炸的時代我覺得是2010年左右,我接觸到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那時候手機剛開始研發出電子白色螢幕,當然也還有少量黃屏,黑屏手機。從2010年開始,手機就開始了徹徹底底的快速迭代與更新:起初是黃色螢幕的諾基亞,螢幕比例約佔手機的1/3;
後來螢幕佔手機比例慢慢擴大,可能人們也在嘗試怎樣能看到更大的介面,怎麼樣能用螢幕做更多事情?;緊接著出現了我用的諾基亞-I9100,我驚訝地發現,首先文字變成了影象,APP也能夠賞心悅目!
(圖片上是諾基亞E71,I9100沒找到圖片)
然後發現原來手機也可以像電腦螢幕上的“開始按鈕”一樣,點選按鈕進入一個畫面,選擇功能-使用功能-退出後還能回到“主介面”。手機逐漸有了彩色的遊戲,這對於孩童時期的我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啊!和之前不同,螢幕面積達到手機的1/2;手機研發技術日新月異,很快就有了一個新概念“觸控式螢幕”,當時還分“軟觸屏”/“硬觸屏”,我好奇地問“這樣按來按去螢幕不會壞掉嗎?”螢幕佔據了2/3,這已經是相當大的技術提升了!
手機發展到今天,新理念仍是層出不窮:“無按鍵”--“無邊框”--“指紋解鎖”--“面部解鎖”--“可摺疊”...,在這個過程中,手機也變得更薄,更小,更輕便--原來還需要摳開後蓋換電池--繼而有給電池充電的電池......到現在充電器變得智慧,廣泛,只要你想充電,幾乎隨處都有移動充電寶。
我覺得手機的作用/人們眼中手機的觀念一直都是娛樂消遣,雖然手機必不可少,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只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多彩的一個工具,無法代替我們身上的任何一個部分對於世界的感知、探索。手機的確相當重要,研發的功能也日益增多,彙集生活的各個方面,所有角落。但是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系統,發動機再重要也需要其他零件相輔相成,才能帶動這個名叫“生活”的系統。
總而言之,我覺得手機和電視都很重要,就現階段社會發展狀況而言,我覺得哪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