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張愛萍晚年時曾說過:“彭德懷教我做人,周恩來教我做事。”
張愛萍
周恩來是張愛萍衷心敬仰、終生擁戴的良師益友和卓越領導人,他們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有著長達40多年的友誼,周恩來博大的革命情懷、高超的領導藝術及嚴謹的自律品質,深深地影響了張愛萍。
1910年,張愛萍出生於四川達縣,1925年,他考入了達縣中學,在校期間便開始參加革命活動,並在192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張愛萍從老家四川來到了上海,從事地下黨工作。1930年,他被黨中央派去紅14軍,擔任大隊長。
張愛萍所在的部隊是一支農民暴動組建的隊伍,戰鬥力不強。在一次戰鬥中,張愛萍的左手腕被打斷,中共江蘇省委於是派地下黨秘密把他送到上海治傷。
青年時的張愛萍
張愛萍傷愈以後,請求繼續回到江西蘇區參加武裝鬥爭,但上級考慮到他的手受過重傷,不宜再當紅軍,建議他留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
對此張愛萍表示:“我的傷已經好了。再說,受傷的是左手,即使左手斷了,還有右手,不妨礙打槍作戰。”
上級只好向當時在上海任中央軍委書記的周恩來報告,最後周恩來同意了張愛萍的意見,並祝他一路順風,這讓他深受感動。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以後,張愛萍被調到軍委騎兵團任政委,1936年初夏的一天,張愛萍帶領騎兵團回瓦窯堡休整,在途中和一夥土匪作戰,把土匪打得大敗,逃之夭夭。
張愛萍
但張愛萍犯了輕敵的毛病,繼續下令追趕,並端了遊匪的老窩,但在回來的路上遭到了遊匪們的埋伏,部隊損失很大,張愛萍自己也在戰鬥中負了傷。
此事在紅軍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張愛萍也受到了撤職查辦的處分,這讓他感到有些不服,他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上級對自己的處分有些重了。
周恩來知道以後,主動找到他說:“這支部隊的基礎是陝北紅軍,而你則是中央派去的幹部,我們對中央的幹部必須更嚴格地要求,處分你這麼重也是從政治上考慮。你要從這件事上主動吸取教訓,增長才幹。”
紅軍時的周恩來
周恩來的一番話既指出了張愛萍的問題,又循循善誘,這讓張愛萍受益匪淺,這件事也讓他牢記終身,在以後的工作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
1936年,張愛萍進入紅軍大學學習,抗戰全面爆發後,他和許多學員一樣,都給學校和總政治部寫信,要求到前線去。
但毛澤東知道以後,卻出人意料地宣佈:“凡寫信要求離開的全部留下,沒有寫信的可以分配到前線部隊。”張愛萍就這樣被留在學校當了教員。
但過了一個月以後,毛澤東突然找到張愛萍,告訴他中央打算讓他到上海擔任江浙省委軍委書記,於是幾天後,張愛萍帶著新的使命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延安,踏上了新的征程。
張愛萍
當時周恩來正在南京與國民黨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張愛萍路經南京時,首先去拜會了周恩來,周恩來專門告誡他說:“上海吃緊,一定要注意安全。”
1937年12月,張愛萍又調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再次在周恩來手下工作,他發現周恩來的鬍鬚已經全部刮掉了,頭髮也剃得精光,這足以證明周恩來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這些生活之事。
周恩來給張愛萍分配了任務:“你就在參謀處工作,為少將高階參謀。葉劍英同志是你的直接領導,他是參謀處的參謀長。”
張愛萍感到十分困惑:“我從來就沒聽說過紅軍裡有什麼將軍!”
周恩來解釋說:“現在是八路軍了嘛,還要和國民黨的軍隊打交道,定個少將有什麼了不起?根據工作情況,對方是個中將,以後也給你箇中將!”
就這樣,張愛萍正式成為了周恩來的助手。
1938年3月初,日軍在津浦鐵路北段大舉增兵,企圖南下徐州。周恩來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徐州的局勢,他認為想要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必須在徐州打一個大勝仗。
當時坐鎮徐州的是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他是國民黨高階將領中的主戰派,他也想積極對日作戰,但他一直與蔣介石存在矛盾,這導致他所負責的第五戰區部隊成分複雜,不便駕馭,裝備又差,對於該不該在徐州和日軍決戰,他一直顧慮重重。
於是周恩來決定派張愛萍前往徐州,去做李宗仁的工作,張愛萍見到李宗仁後說:“此戰雖然可能會付出較大代價,但其勝利必定也是輝煌的。如果勝利,不但能給日軍以重創,給敵侵華銳氣以迎頭痛擊,還將大大提高桂系軍隊在全國民眾心中的地位,特別是提高貴軍在國民黨軍隊中的聲譽。”
李宗仁看張愛萍不過二十七八歲,但卻有如此超凡的見識,不禁感到非常佩服。
張愛萍又給李宗仁分析了我軍能夠勝利的幾點優勢:
一是日軍自從佔領濟南以後,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非常驕橫,而且孤軍深入,有利於我軍誘敵深入、聚而殲之;
二是魯南山區的地形極其複雜,而日軍並不熟悉,我們完全可以在這裡打殲滅戰;
三是八路軍也會在戰鬥中配合國軍作戰,在正面和敵後的互相配合下,日軍必然顧此失彼。
李宗仁聽完以後,不禁感嘆說:“今方知後生可畏也!”他表示一定精心策劃,打好這一仗。
後來李宗仁按照周恩來和張愛萍提出的“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作戰方針,在臺兒莊與日軍血戰,再加上中共領導的地方游擊隊的配合,最終取得了殲敵2萬餘人的“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
1956年,毛澤東提出要搞“兩彈”,並將此重任放在周恩來肩上,此時張愛萍任國防科委副主任,他直接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工作,開始了新的征程。
在這以後,經過幾年的努力,到1964年秋,中央終於準備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在試驗前夕,周恩來專門召集賀龍、陳毅、張愛萍等負責同志,在這裡開最後一次專委會議,專題研究核試驗的保密問題。
周恩來在會上嚴肅地說:“主席已經同意10月進行核試驗,時間在一天天地逼近。保密問題非同小可,捅出去了人家來炸我們,就要壞大事。希望你們回家後也不說,不要一高興就說出去。鄧穎超同志我的妻子,也是老黨員、中央委員,但她也不知道我們要搞核試驗,不該說的我就是不說,任何人不該知道的都不要知道。”
周恩來
會議結束前,張愛萍向周恩來告假,說當晚外交部安排了一個重要的外事活動,他要提前離會去參加。正當他準備離開時,周恩來突然站起來問他:“愛萍,你帶核試驗的檔案了嗎?”
張愛萍說:“沒有。”
但周恩來仍然堅持說:“請檢查一下你的衣服兜裡有沒有寫字的紙條,要掏出來!”
張愛萍只能在周恩來的監督下,把所有口袋全部掏了出來,確實連一張紙條都沒有,周恩來這才滿意地點點頭,但他還是說了句:“從明天開始,愛萍和賀老總都不要參加外事活動!”
1964年10月16日14時30分,一切工作終於全部準備就緒,作為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總指揮的張愛萍正式向周恩來報告:“完成實驗前各項工作,一切正常。”
15時,張愛萍在試驗現場用電話向週報告:“蘑菇雲已經升起,原子彈試驗成功!”
周恩來激動地回答說:“國家為你們驕傲,人民感謝你們,請代表黨中央毛主席,祝賀大家,慰問同志們!”
但過了幾分鐘以後,一向謹慎的周恩來再次詢問張愛萍:“要查清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是外國不相信怎麼辦?”
於是張愛萍再次仔細進行確認,兩個多小時以後,他簽發了一份經多方專家檢測並認定的報告,再次確認了原子彈爆炸的真實性,中央於當日晚上22時透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宣佈了這一喜訊。
對此,張愛萍的理解是:“原子彈不是武器,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的。它只是一種精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文革”爆發後,張愛萍也遭受了嚴重的迫害,周恩來一直想方設法保護他。1972年11月,周恩來在一次會議上專門說:“你們這幾年還沒把張愛萍的問題搞清楚嗎?據我所知,他不是特務嘛,中國共產黨內有那麼多的叛徒特務,我們今天還能在這開會嗎?”
晚年的周恩來
正是有了周恩來的仗義執言,張愛萍終於在1975年3月復出,並擔任國防科委主任,開始對國防科技領域進行了新的整頓。
1976年1月8日早上,張愛萍剛起床,就在廣播裡聽到了周恩來去世的訊息,他不禁悲痛欲絕,而且險些跌倒,護士給他送來的早飯他也一口都沒吃下……
後來張愛萍為了悼念周恩來,含淚寫下了一首《滿江紅·痛悼周恩來總理》:
愁霧彌天,江海水、怒號翻滾。舉世慟,追思勳業,馬列開逡。為國為民孺子牛,任勞任怨絕代尹。艱難繼、大任系安危,何駕雲!
驚雷震,天地忿,朔風烈,淚雨淋。四十六年前,重軍路引。難忘少年諄教誨,常憶征途親指領。提勁旅、打破核壟斷,攀萬仞。
晚年的張愛萍
張愛萍晚年回憶自己的軍旅生涯時,曾感激地說:“如果沒有總理的關懷,我肯定不會在軍隊工作,更談不上成為一名上將了。”
2003年7月5日20時35分,張愛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