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許耀文
“雙十一”如約而至。11月1日天貓雙十一開賣首小時,就有超過2600個品牌的成交額超去年全年,有些樂觀的網商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天貓“雙十一”的總成交額不僅會超過去年差點觸及的5000億元,甚至能達到10000億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眾快遞行業上市公司剛剛披露完的三季報卻是另一番景象:市值近3000億的順豐控股淨利潤同比下降67.89%、德邦股份的淨利潤大降90.60%,扣非淨利潤甚至下滑達319.49%。“三通一達”方面,韻達速遞淨利潤下滑23.41%,最“慘烈”的是申通快遞,淨利潤同比下滑4671%。
消費者依舊熱衷在傳統電商上“剁手”與快遞企業淨利潤的斷崖下跌共同構成一幅魔幻的景象:傳統電商在唱衰聲中努力延續輝煌,與電商共同成長起來的快遞企業們卻在2019年之後就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大有越陷越深之勢。
到底,發生了什麼?
“增收不增利”仍是快遞業關鍵詞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在A股上市的五家快遞企業的營業收入均過百億,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358.61億元,同比增長23.97%,是唯一一家營收過千億的企業。
圓通速遞實現營收305.42億元,同比增長30.41%,是五家企業中增速最快的企業。然而,圓通速遞年內股價最高僅為15.93元/股,較以往41.18元/股的巔峰相比幾近腰斬。
雖然五家快遞公司有不錯的營收成績,但仍深陷“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中。資料顯示,五家企業淨利潤均同比下降。
順豐控股是唯一一家市值過千億的企業,也是唯一一家淨利潤過十億的企業,但17.98億元的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67.89%。此外,在行業內被拿來與順豐對標的德邦股份淨利潤跌出億級,僅為2800萬元,同比跌超9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除淨利潤虧損的申通快遞外,其餘4家企業淨利潤同比平均下降53.26%。這其中,德邦股份淨利潤同比下降90.60%,成為最“拖後腿”的企業。
受行業價格戰的衝擊以及競爭格局與市場發展趨勢的影響,申通快遞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現非常不理想。財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69.10億元,同比增長14.95%,淨利潤虧損2.3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671.2%;扣非淨利潤虧損3.12億元,同比下降511.51%。
不僅如此,五家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同樣下降嚴重,平均值由去年同期的7.25%降至2.34%。這其中,申通快遞的盈利能力下降嚴重,淨資產收益率為-2.75%,是五家企業中唯一一家負值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跌超46倍。
德邦股份與申通快遞的境遇相似,扣非淨利潤大幅虧損2.46億元,同比下降319.49%,是唯一一家盈利但扣非淨利潤虧損的企業。此外,德邦股份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0.52,同比下降92.66%。
後臺中上游資產投入加大
自2019年開始,中國快遞行業的格局逐漸走向極端。為擴大業務量,順豐控股向電商領域進攻;從東南亞殺出的極兔速遞為快速攻進中國市場,猛打價格戰。成就了“通達系”的電商行業如今也在慢慢遏制“通達系”的發展。
如今,價格戰的“餘震”還未停止,末端隱患持續加重。與此同時,曾經嘲笑京東物流與順豐控股重資產模式的企業紛紛在此“加碼”。從各企業近期的動作可以看出,後臺中上游資產的投入成為大趨勢。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五大快遞企業的業績承壓離不開公司在產能擴張方面的相關投入與支出,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均有大幅提升。
順豐控股在第三季度完成了對嘉麗物流51.5%股份的收購,以帶動順豐資產規模的提升。其實自去年四季度起,順豐控股就加大了在中轉場地、裝置升級、運力等方面的投入,以保證業務處理的規模和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的固定資產合計301.97億元,同比增長48.56%,增幅在五家企業中排在首位;在建工程約92.1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投入超過1倍。
德邦快遞上海新總部園區專案簽約、德邦快遞遼寧總部智慧產業園落戶大連自貿片區、山東總部進駐青島膠州、福建總部落地集美……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德邦快遞,在外部環境承壓的背景下,德邦快遞依舊按計劃推進內部變革,並在三季度持續新增重貨分部的建設。
今年前三季度,德邦股份的在建工程約3.40億元,在五家企業中數額最小,但漲幅最大,同比增長179.82%。
對於快遞行業而言,輸贏皆在“最後一公里”。上游資產的投入不代表下游模式變革。在如今仍然“以利潤換市場”為主的大環境中,各企業對業務的前置投入只會增加成本,很難在短期內幫助企業走出窘境。
價格戰傷元氣,漲派費也難力挽狂瀾
市場增量放緩,距離飽和越來越近。於快遞企業而言,在貨量端減少的基礎上,若想獲得利潤空間,則需要在成本端下功夫。
今年前三季度,五大企業的營業成本普遍增加,營業成本增速均高於營業收入增速,導致毛利率普遍下降,平均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0.58%降至7.72%。
申通快遞是前三季度營業成本投入最少的企業,也是毛利率下降最大的企業。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成本約為166.55億元,同比增長16.65%,高於14.95%的營收增速。但由於業務規模不及預期,公司產能利用率較低,毛利率僅有1.51%,遠低於平均值。
在五家企業中,“家大業大”的順豐控股是營業成本最高的企業。今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營業成本過千億,約為1025.41億元,同比增加34.33%,增速位列第二位。但順豐控股也是毛利率最高的企業。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毛利率下降了37.78%,但仍以11.28%的毛利率排在首位。
德邦股份9月份的價格競爭逐漸恢復理性,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和資本性投入的提升進一步導致營業成本增加,壓縮了利潤規模。今年前三季度,德邦快遞的毛利率超過10%,以10.16%的資料排在第二位,僅次於11.28%的順豐控股。
在期間費用方面,圓通速遞在今年前三季度共投入8.34億元,期間費用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7個百分點。但由於快遞產品單票收入下降幅度高於單票成本的下降幅度,圓通速遞的成本大幅增加,毛利率受到影響,僅為6.84%,低於平均水平。
韻達股份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為8.83%,是五家A股上市快遞企業中降幅最小的企業。但由於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費用增加,韻達股份的期間費用率同比上升0.97個百分點,成為增幅最大的企業。
然而,自2019年起,各大企業陷於爭奪市場的水深火熱中。遠低於成本價的“價格戰”廝殺讓各企業元氣大傷,整個快遞行業的成本仍在不斷上漲,紅利期早已消失。
今年9月初,“通達系”企業全部確定上調派費,用來提高快遞員的收入。自9月份以來,圓通速遞、韻達速遞與申通快遞單票價格分別環比增加0.15元、0.09元與0.16元。但與人力成本、運營管理、資產投入、產能利用率低等因素相比,微微上調的派費“遠水難救近火”。即便營收有所提升,但在成本面前,整體利潤甚至連持平都做不到,企業“增收不增利”也就習以為常。